CIO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會賣自己的信息產品。
如何利用好信息系統,恐怕是令眾多CIO頭疼的問題。通常情況是,信息部門每年花很多錢去實現業務部門層出不窮的需求,卻總是不能使業務部門滿意,企業老總也搞不清楚到底問題出在哪一方,最后只能歸結為一句話:“信息系統問題太多,一點一點解決吧。”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幾乎所有的CIO都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工作,已經有一些CIO開始考慮信息部門是不是要獨立出去,成為利潤型的信息部門,但這種情況往往是一廂情愿。而另一些聰明的CIO則開始考慮是不是應該將產品意識納入到信息系統的環節中去會好一些?那么應該怎樣去實現這種想法?
車輪與車體
從價值鏈的角度來講,用于信息化的技術分為兩個部分:單元信息技術,實現價值鏈中主體單元的支撐作用;協調信息技術,實現價值鏈中非主體單元的支撐作用。這兩部分的關系可以理解為自行車車輪與車體的關系。而影射到信息系統,企業所需要的每一個功能模塊就好比是車輪,而用戶能否駕馭車輪就要看起協調作用的車體是否合適了。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信息系統設計,只注重模塊的功能也就是重視車輪的專業性和細節化,而忽視了模塊之間的協調。這樣的信息系統,專業功能非常強大,但就是常常出現問題。
單元信息技術是信息部門產品的具體表現形式,信息部門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將這個產品經營好。信息部門的每一個成員都是這個產品的銷售代表,如果產品是因為制度的原因才被用戶接受的話,那么這個產品一定是不成熟的。
在中國香港,很多旅游公司所用的信息系統都是很早期的設備,幾乎是國內公司在5年前的水平,很多系統還停留在字符界面的基礎上,但卻利用得非常好,效益也比國內公司高很多。如果僅從技術人員的角度來看,香港地區的旅游公司所用的信息系統簡直等同于垃圾,很多專業人士都會對其不屑一顧。但對于旅游公司員工來講,這些系統操作簡單、易用,沒有諸多花哨的界面和按鈕。中國有句俗語“好漢子長在嘴上”充分證明了營銷的力量,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得到消費者的普遍接受與認可,也只能束之高閣,無法創造更多的價值。產品的概念是相對的,營銷的過程是絕對的,要建設好利潤型信息部門,經營好信息系統至關重要。
如何經營信息系統?
首先是要做好目標市場的確定與細分,針對信息系統的用戶,也就是業務部門的特征進行分析。目標市場的確定與細分就是要確定用戶的使用欲望與方法進而細分這些方法所占的比重,根據權重最高的方法設計對信息系統的使用。
其次是對客戶需求的確認,針對業務部門需要的信息種類與內容進行分析。有了需求自然就有市場,很多用戶并不明確他們究竟需要什么,但卻明確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為了體現信息系統的價值,信息部門往往將信息一股腦的展現在用戶面前,卻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不能讓用戶一眼看到所需的內容。
第三是綜合營銷,針對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普及工作。作為信息系統這種不像牛奶一樣嘗嘗就能實現營銷功能的產品,必須不斷地宣傳,這樣才能加深用戶對信息系統用途的理解,絕不能依靠用戶自己摸索。舉例說,從數據庫中抽取報表的工作,銷售經理、生產經理、服務經理這三個角色能看到的結果必然是不一樣的,當他們只關心自己關注的數據時,他們之間的連續性工作必然會受到影響。而當他們了解彼此關注的事情是如何連貫起來的,流程自然會順暢許多。
最后是有利可圖,明確系統的價值。雖然目前對于IT投資回報率并沒有較為通用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但完成成本評估與預測還是可實現的。盡管這不能作為經營的主要步驟,但確實是必不可少。 (本文作者來自于AMT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