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控禽流感的“高密度免疫”或100%免疫的同時,更應該注重保證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一針定乾坤”的想法和做法都不是防控禽流感的上策
縱觀國內外禽流感流行的歷史,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生的次數越來越多,流行面越來越廣泛,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越來越強,引起禽類致病、死亡的病毒血清亞型也有所增加。
從2004年開始,禽流感H5N1滅活疫苗已成為防控禽流感的有力武器。對所有禽只及養殖的飛禽進行百分之百的免疫,是當前防控禽流感的主要目標。但禽流感疫苗在實際應用時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即使禽類免疫后,在大多數禽只不受感染的情況下,仍會有少量病毒在禽類機體內繁殖和排出,并繼續在動物之間傳播。
這種“藏在暗處”的病毒非常不易監測,它能在未接種疫苗的動物中很快引起流行。或者,一旦疫苗的有效期結束,這些病毒的殘余又將引發新一輪的疫情,而且病毒很可能會發生新的變異。
對付這種變異的觀念是“你變我亦變”。病毒血清亞型變化了,防控禽流感的措施也應及時改變。在防控禽流感的“高密度免疫”或百分之百免疫的同時,更應該注重保證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既追求免疫的數量,更要追求免疫的質量。
有哪些主要因素會影響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
其一,禽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的質量問題。
疫苗的免疫效果往往與疫苗的效價成正比。正規的疫苗生產廠家,生產條件優良,技術高超,生產出來的疫苗質量高,免疫效果好。但監測發現,在某些大型雞場,有時也會出現效價不穩定或偏低的現象,影響免疫效果。
比如,有些雞場的雞群注射了一次或兩次疫苗之后,抗體效價上不去,結果在禽流感流行季節到來時就發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有些雞群要注射二次或三次疫苗后,抗體效價才可以上升到符合要求的水平。倘若抗體達不到要求,有強毒侵入即發病。有些出口的肉雞,經常是注射一次疫苗之后,抗體水平達不到出口的要求,往往必須加大疫苗劑量或注射兩次以上疫苗,才可以出口。
以上情況,是指在有監測系統的大型雞場,通過監測掌握抗體效價,決定注射疫苗的次數。倘若是廣大中、小型雞場或散養戶,缺乏監測條件,無法掌握抗體效價,注射一次疫苗后,雞群仍發生禽流感就不是個別的案例了。
其二,缺乏合理的免疫程序。
有些缺乏監測系統的廣大中、小型雞場(包括散養戶),缺乏合理的免疫程序,往往因掌握不到抗體水平,影響免疫效果。比如,小雞出殼后七天就注射疫苗,這時是母源抗體高峰期。有些雞場在小雞出殼后21天齡注射疫苗,此時母源抗體已下降,在這前后若有強毒侵入時,就會有部分雞發病死亡。況且21天齡注射疫苗后,要過約14天后才逐步有抵抗力,倘若在這段時間有強毒侵入,也會有部分雞發病。有些公司沒有監測便要求養戶每隔七天注射一次疫苗,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多少有點盲目性。最好是通過監測而定免疫次數,才是有的放矢。
其三,雞場存在的背景疫病嚴重影響禽流感免疫效果。
目前存在于一些雞場的背景疾病,主要是雞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及球蟲病等。這些疾病均可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嚴重影響禽流感的免疫效果。
其四,禽流感疫苗發放不到位。
個別部門由于經費不足,沒有向有關部門購買疫苗,造成一些地區沒有禽流感疫苗供應。有些養殖戶只能通過不同途徑購買高價疫苗(每瓶38元-45元不等)。有些富裕的地區,免費或低價(約每瓶10元)供應養殖戶或大型雞場;有些養殖戶或雞場將部分疫苗轉賣給疫苗經銷商或獸藥店,從中得到一筆額外收入。有些縣或地區賣給養戶的禽流感疫苗的價格不統一,促使有些人以低價入高價出,從中獲利,造成疫苗市場活躍又混亂,運轉頻繁,這樣也有可能影響疫苗的質量。
有些動檢部門規定,出口雞場一定要到指定的動檢部門購買禽流感疫苗,每瓶價格高達60元;有些出口場的雞群注射第一次疫苗之后,抗體上不去,就通過其他途徑購買價格低于每瓶60元的疫苗補注第二次或第三次。以上情況所造成的免疫漏洞,是不可忽視的隱患。
因此,防控禽流感,在制定免疫政策的同時,必須考慮如何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可單純依賴于疫苗。“一針定乾坤”的想法和做法都不是防控禽流感的上策。
總之,禽流感的免疫注射,應根據各地不同的禽病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科學的、全面的免疫程序,并堅持定期監測其免疫效果,不斷總結,及時修改。同時,免疫注射應結合綜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結合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把家禽防疫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兩位作者均為中國禽流感研究專家,曾于1992年分離出中國第一株具有致病力的禽流感病毒(H9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