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馬克思主義的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呼喚著高校黨校要不斷開拓創新,從根本上形成黨校的特色與優勢。高校黨校要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主要任務,實現教育思想的創新;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重點,實現教育內容的創新;以凸顯高校黨校的特色為基礎,實現教育體系的創新;以加強教材建設和教育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實現教育手段的創新;以科學管理、從嚴治校為切入點,實現教學管理的創新。
一、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主要任務,進一步發揮黨校的特殊教育功能,實現教育思想的創新
根據黨在新世紀新階段所肩負的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使我們黨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先進性而作出的戰略決策,事關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執政地位的鞏固,事關黨和人民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對黨的建設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高等學校在黨的建設中所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
在高校黨校以往的教育中,雖然一貫堅持了理想、信念、宗旨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等,但是,對黨的先進性教育還從沒有達到現在這樣高的要求。因此,必須以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為主要任務,進一步完善教育新思想,充分發揮黨校的特殊教育功能。使每一個學員緊緊圍繞先進性,聯系思想實際,改造主觀世界,提高思想覺悟,用黨員的先進性保證黨的先進性。高校黨校應該樹立這樣的教育思想:一定要為保持黨的先進性服務。一定要為加強高校黨的建設服務,一定要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
二、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重點,進一步發揮黨校的陣地作用,實現教育內容的創新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學素質,不僅是當前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而且關系到我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高校黨校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方面具有重要優勢。辦好高校黨校,對于保證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意義十分重大。高校黨校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大問題,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所確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所明確的工作總體要求,充分發揮黨校的輻射作用,構筑好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陣地。其中,首要任務就是要以現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頭腦,為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供正確理論指導和強大精神支柱。具體目標就是要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黨校應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完整的教學計劃,對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黨員干部進行系統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教育和黨性教育,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努力建設一支黨性強、作風正的黨員隊伍、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骨干隊伍,充分發揮黨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黨性教育中的陣地作用和熔爐作用。
三、以凸顯高校黨校的特色為基礎,進一步完善黨校教育,實現教育體系的創新
高校黨校是校中之校,它與地方各級各類黨校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高校黨校要突出高校特色。就其個性來說,高校黨校的教學活動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要依托和服務于學校的整體工作。同時,高校黨校作為黨委的一個重要工作部門,作為對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的陣地,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有著黨委其他工作部門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黨校必須始終服從和服務于黨委的中心任務,圍繞黨委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為促進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為加強高校黨的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高校黨校要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黨校教育新體系。首先,建立黨校分校,構筑多渠道、多層次、網絡化的培訓教育體系。形成校黨校和院黨校分校相結合的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新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實施“五統一”即統一計劃、統一教材、統一師資、統一考核、統一證書辦法。統一計劃,即由學校黨校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各分校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教學:統一教材,即各分校統一使用由校黨校指定的教材;統一師資,即統一按照黨校制定的教師聘任條件和辦法聘任教師;統一考核,即由學校黨校統一命題、統一考核;統一證書,即在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統一發放校黨校證書。
其次,實施分類教育,形成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新機制。高校黨校的培訓任務包括了對黨員、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訓練。黨校可以依據其不同的教學要求,將入黨積極分子分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教工入黨積極分子和“雙高人才”入黨積極分子等不同模塊進行教學,并分別制定各模塊的教學計劃,使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形成梯次化、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教學體系。
四、以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和教育平臺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增強黨校教學的針對性和生動性,實現教育手段的創新
黨校教育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其針對性和生動性,而教育體系和教育平臺是教學內容的物質載體,其建設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黨校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有必要對黨校教育手段進行創新。
加強黨校教材建設。不斷更新黨課內容,改革教學形式,增強科學性、時代性和先進性,把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教育與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把科學的內容與生動的形式統一起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目標。
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黨校現代教育平臺。打造高校黨校現代信息教育平臺,努力實現黨校教學科研手段的現代化,既是改革黨校教學方式的需要,也是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占領網絡陣地,創新黨校教育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加強黨校信息化建設,必須加強黨校網頁的建設、管理和維護工作,運用網絡及時傳遞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的有關文件精神和重要信息,增強黨校網絡化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組織開發黨校教學課件,建立健全網絡考試系統,不斷拓展黨校教育培訓途徑。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抓好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講(系統講座)、交(討論交流)、看(觀看錄像)、踐(社會實踐)、寫(調查報告、讀書心得、學術論文)等環節,增強黨校教育的科學學質量。
五、以科學管理、從嚴治校為切入點,進一步營造黨校良好的育人氛圍,實現教學管理上的創新
當今世界,管理同科學、技術一起被稱為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黨校要堅持從嚴治校的方針,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治校制度,把黨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都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逐步做到教學工作制度化、管理工作規范化。
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黨校工作走向規范化的重要保證,加強黨校制度建設,首先應將黨校工作納入規范化管理渠道,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用制度塑造良好形象。同時,嚴格學員管理,加強對學員遵守黨規黨紀、校規校紀的考評。通過制度建設,進一步營造黨校良好的育人氛圍,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不斷完善黨校的工作機制。
加強以教師為重點的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忠誠黨校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和干部隊伍是辦好黨校的關鍵。學校黨校應充分發揮“校中之校”的優勢,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和人才優勢,以提高素質為重點,切實加強以黨校教師為重點的隊伍建設。通過專門的黨課教師理論培訓班,以及編教材、寫講義、承擔調研任務與黨建理論課題等多種途徑,努力培養一支穩定的專兼結合的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既懂黨建又懂教育的黨校教師和干部隊伍,滿足黨校開展各級各類、不同層次的教育培訓、黨建研究和理論宣傳工作的需要。
加強教學和科研工作。首先,黨校要樹立以教學為中心意識、以人為本意識、全面質量意識、教學創新意識和優質教育意識,嚴格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其次,黨校的科研工作不僅要研究課程體系、教學校式和教學方法,更要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出發,開展學校黨建理論的研究,從全局、長遠和根本的角度研究學校的黨建與學校建設發展的關系,研究黨員在教育創新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等。要正確認識黨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把科研工作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教學科研一體化,用研究成果為教學服務,為學校的決策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作者系貴州大學常務副書記、教授)
責任編輯:張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