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哪怕沒有人為我鼓掌……”2005年夏天,超級女聲的旋律響徹大江南北,著實地引發了一場公眾狂歡。
早已有學者,將“超級女聲”作為群體心理研究的有效社會學樣本,“庶民的勝利”,是他們得出的最為有力的結論。
看那些原本平凡的女孩,在舞臺上一步步成長,在蛻變中鎮定或者感傷,感動的力量最終使超級女聲變得勢不可擋。
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總是最為動人的景致。
PK出來的商業超女
53歲的姜如男在看“超級女聲”時總忍不住眼睛潮濕。她42歲才改行進入服裝行業,如今早已經是一個知名品牌的高層。
“盡管還顯稚嫩,但超女們確實勇于表現,自信并堅持。”姜如男說,“和如今的商界沒什么兩樣。”
確實如此。
事實上,超級女商早已經興起,且發展勢頭相當強勁。計算機、通信、金融、保險,在眾多高新技術行業中,女性領頭人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據統計,目前女企業家已占中國企業家總數的20%左右,其中有60%是近十年創業成功者。她們平均年齡46.5歲,大多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她們比男企業家更自信;她們將改變傳統上由男性主宰的中國經濟規則。
沒有良好的背景、但有著相當鮮明的個性力量,商業舞臺上的超女和音樂舞臺上的超女的確沒有太大的不同。
海選、PK,一輪輪地淘汰,商業中的女性早已身不由己地卷入比賽,她們也在比賽中落淚或欣喜,只是,與“超級女聲”不同的是,她們的賽事或許并非所愿,也沒有盡頭,且更為現實和嚴酷。
從全球來講,經濟全球化競爭的殘酷,致使大型企業紛紛“輕裝上陣”,改組和裁員導致的大規模“失業潮”中,女性首當其沖。女商們的創業,多少有些被迫為之的味道。從1980年到1988年的9年間,美國企業家的人數增加了56%,而女企業家的人數增加了82%。在中國,數不清的女性也為商業浪潮所席卷,走上創業道路。
和超級女生們一樣,女商們原本平凡,因而她們的創業特點在全球都保持著驚人的一致:以個體經營形式為主,以及多數處于中小企業。在加拿大,由婦女個體經營為主的企業數占婦女開辦企業總數的比例為40%,在中國,這個數字超過50%。而在多數國家,女性企業家在中小企業中的比重都相當高。
但這并不影響女商們的成功系數。她們的鮮明個性特點,許多時候成為制勝法寶。據調查,中國女企業家經營的企業中,盈利企業的比重比男企業家的企業多7.8個百分點。事實證明,她們顯然能夠適應現代管理潮流。
獨特的管理方式給了女商們機會。運用做母親以及持家的技能,她們往往能表現出高超的人際交往才能。善于傾聽以及換位思考、善于求教、重理性又重直覺、適度的靈活性與包容性,女企業家往往力求既合理又合情,擁有強大的情感號召力。
自信、獨立以及充滿感情,超級女商的感染力不亞于置身舞臺之上。
超越商業的人性力量
出身普通、個性鮮明之外,擁有著強大的超越商業的人性力量,是超級女商們最值得強調的特點。
開舊車,剪日用品店的優惠券,住與中產階級一樣的房子……這就是大多數美國商界女強人的真實生活。物質享受永遠不是超級女商的終極追求,她們的目標實際上比男性更為長遠和宏大。
在企業之外,大多數商業超女對公眾領域興致盎然。“財富”,在回答做企業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時,西美集團的當家人張曉梅直白地說。但在同樣由她領銜的《中國美容時尚報》社,她傾注的是不可衡量的感情和心血。用自己的語言以及行動,影響美容業,引導美容業的健康發展,是張曉梅最為迫切的愿望。
譚熙烈,這個著名的華裔女商,在商界中取得一系列成績之后,幾乎全力投入到她小小的“我們基金會”上。為世界慈善和環保事業而奔走。不但如此,“我們基金會”的各個項目經費都來自她個人。
事實上,許多商界女性在小有成就之后,都會熱衷于投身慈善或文化事業。這也是超級女商之超越現實所在。或許是女性富有同情心的天性使然,或許是因感受奮斗不易引發對生命的感恩,無論出于何因,她們寬廣的母性力量,總令人感動和敬佩。
曾經風靡一時的女權主義,因口號過于籠統且不切合實際而逐步被拋棄。但,超級女商們主宰自己命運的時代僅僅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