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興桐簡介
賀興桐先生為世界華商聯合總會會長,世界藝術家聯合會主席,世界文化名人協會副會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我國著名書法家。1996年被收入英國劍橋編纂的《世界名人錄》,2002年獲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功勛獎。
賀興桐先生才華橫溢,集作家、詩人、編劇、導演、教授、書法家、企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于一身。這位被稱為奇才、怪才、鬼才的作家、書法家,亦文亦商,還擔任了美國興隆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長天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等職。
8月28日,在釣魚臺國賓館,一個小規模的字畫展似無聲息地開展了。
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字畫展,而是為支持希望工程專門舉辦,只針對北京的企業家和慈善家開放。現場作品的拍賣所得將用于修建希望小學,完善若干所希望小學的圖書室。
賀興桐的字就在其中。很快,在接下來的港、滬二地巡回展中,他的作品也會出現。
事實上,這次慈善字畫展所以能夠如期舉辦,賀興桐功不可沒。活動的最早想法便出自他的提議。作為世界華商聯合總會會長以及著名書畫家,賀興桐在慈善事業上從不含糊。早在1990年,他捐款300萬元,在海南天涯海角修建了第十一界亞運會南端點火臺;2004年2月,賀興桐在香港出席世界收藏家大會,他的狂草巨卷《錦繡大理序》,以300萬港幣高價拍賣,所得也全部捐獻給了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在華商會會長及書畫家之外,賀興桐還是香港知名的企業家,他同時擔任美國興隆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長天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等職。
“我本是山區的一個普通孩子,一生中有很多職業,當過記者、作家、編輯、書法家,又下了海,現在,應該給社會回報。”賀興桐說。
廟里長大的孩子
賀興桐的童年時光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賀興桐出生于湖南的一個小鎮,位于山高林密的湘鄂邊境,只有幾戶人家。因為父母參加抗戰,童年的賀興桐無人照顧,生活相當艱難。按照當地的風俗,5歲時,賀興桐開始到一戶人家,做上門女婿,他的“妻子”,當時只有3歲。
“岳父母”的日子本來就過得貧寒,更不幸的是,賀興桐的安穩日子剛過了不到半年,那個小女孩就因病死去。好在附近有個古廟,里面有位老尼姑很喜歡賀興桐,于是收留了他。就這樣,賀興桐終于有了安身之地,并在廟里開始了啟蒙教育。
“最早學認字,背百家姓、千字文、四書五經”,回憶起這段時光,賀興桐臉上顯現出笑意,“廟里常常有人來捐獻東西,比如某人捐黃豆2升,這些都是要登記的。后來這登記的活就由我來負責。”
大概從那時起,賀興桐便喜歡上了書法,如今,賀興桐落筆生輝,篆、隸、楷、行、草皆能。草書,特別是狂草,揮毫迅疾如風,又快又好。他曾先后為我國三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的傳記上題寫了書名,其作品還為布什、西哈努克等知名人士收藏,不少名山大川上,都留有他的題字。
隔行并不隔山
1965年,賀興桐從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之后到甘肅,開始從事新聞、文藝工作。文革期間,他甚至借抄大字報的機會,練習毛筆字。1978年,賀興桐調到長沙,開始在瀟湘電影制片廠做編劇。這段時間,他寫了不少電影。
但如此癡迷文化的賀興桐在幾年后率先下海了。
“當時的文化業機制都比較死板,我覺得應該靈活起來,發揮出創作人的積極性,把這種積極性和每個人的利益掛上鉤。”
1985年,賀興桐接受聘請,出任廣東省藝文發展總公司的總經理。但后來因為有黨員干部不能經商的規定,1年后他不得不回到制片廠。
“當時也是想拍電影、做報紙啊。在那里,我做了兩件事,一是拍了個電視劇《青春無悔》,二是利用我在那里的優勢,給賀老總做了一個銅像。”
到1987年,正趕上海南建省,認準機會的賀興桐又來到海南。在三亞,他組建了中國民族文化城、三亞開發建設總公司。徹底地走上了從商之路。
從文人到商人,賀興桐說:“在我看來,商業活動是離不開文化的,我沒有那種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在商業和藝術上我都是內行。沒覺得二者之間有矛盾。”因自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賀興桐即使在涉足商海之后,依然保持著對文化的衷情。
1993年,賀興桐的太太黃惠蘭去海南看他,并準備和他商談一部電影,她自己開車,結果在中途出了車禍,車上還有幾位親人一同遇難。
賀興桐從此大病。
3年后,深思之后的賀興桐選擇了復出。他前往重慶,出任三亞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此后他先后在深圳組建了長天藝術有限公司,以后又出任香港國際商貿總部董事局主席,乃至長天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兼任美國新農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在此期間,他一直關注慈善事業。
2002年,賀興桐獲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功勛獎;2004年3月,他出任世界華人商會聯合會的會長;2005年5月,出任世界藝術家聯合會主席。
“知識是力量,智慧是翅膀。”總結自己的一生,賀興桐如此感嘆。
在游走商海的20年中,他也絕不閑置文房四寶,只要擠出時間,便會取出來擺弄。
但是,“現在有文人氣質的企業家越來越少了。”賀興桐有些惋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