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張恩照還曾經特別提出要防范金融大案和要案的發生。
命運多舛。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最近讓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3月16日,張恩照遞交辭呈,據說跟金融腐敗問題有關。
意味深長的是,2月26日,針對銀行改制的問題,張恩照還提出,要保證股份制改造成功,銀行就要健康安全運行,穩健經營,特別要防止金融大案要案的發生。要注意發現案件苗頭,防患于未然,銀行管理要嚴密、要超前。
這番義正嚴詞的話,距出事僅半個月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業因為經濟丑聞下課的高管,已經不是個別情況。
張恩照的前任王雪冰2002年下臺,并因其在中國銀行的貪污行為而被判入獄12年。
在另一起備受矚目的案件中,中銀香港總經理劉金寶因貪污行為而被解除職務,目前也在監獄服刑。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銀行哈爾濱河松街支行原負責人攜人民幣10億元巨款出逃。
段曉興、朱小華等,離現在也并不遙遠。
有人甚至說:中國最優秀的金融人才都在監獄。
觀點雖然偏激,但未必沒有一定道理。
金融界或者部分高級管理人員所暴露出的腐敗丑聞,僅僅用制度不規范、監督不力或道德缺失來解釋,已經顯得有些過于蒼白。
1964年,剛從復旦大學金融管理專業畢業的張恩照在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參加工作。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年僅18歲的翩翩少年。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建行人,張恩照在建行當過實習生,當過學徒,也當過基礎撥款員,當過老師。在建行已經整整工作了40年的他,被人稱之為“老建行”。
金融圈內對張恩照的評價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金融家。
2002年初,建行前任行長王雪冰因經濟問題入獄,執掌建行的張恩照開始了一段艱辛的旅途,花旗、匯豐等外資銀行已經開始搶灘登陸,建行正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復雜的競爭格局。
那時候的張恩照可謂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然而,張恩照憑著其卓越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在建行內部,流傳著“冰雪消融,恩照大地”的說法,暗示著兩任建行領導在員工心中的地位。
2004年是張恩照最輝煌的一年。當年建行資產總額近3.8萬億元。7月,在《銀行家》雜志評選的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中,建行名列第21位,在中國上榜銀行中排名第一。
與之同時,憑借其卓越的成績,張恩照被CCTV“經濟半小時”欄目評為2004年度經濟人物候選人。當年,張恩照對中國建設銀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試點,成為我國銀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蕭灼基對此高度評價說,張恩照能夠把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重組,重組的情況還相當不錯,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國際上市的要求,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正是這樣一個成績斐然、功成名就的優秀人物,卻在今天翻身落馬。
毫無疑問的是,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擴大了對涉嫌瀆職的金融企業高管的監管整頓范圍,中國銀行業的管理水平正在迅速提升。但是,道德風險依然是最大的問題。中國銀行業還面臨著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對中國大型國有企業來說,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往往由中央任命,這就導致了這些管理者們更多的是對授權的上級組織而不是對所任命的企業負責。
不負責,就可能出問題。
作為建行40年的老員工,張恩照對建行的感情應該不能不說深厚。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標準的建行人,卻在建行里為自己挖好了墳墓。
輝煌一時的張恩照,所有的光環與驕傲都在2005年嘎然而止。
金融業接二連三丑聞的發生,在讓人們感到道德缺失的同時,也讓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銀行業失去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也許,要有另外一個張恩照或者李恩照,讓我們重拾這份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