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2005百富榜”的3個行業子榜公布了,其中“能源富豪”是胡潤今年首次單獨排榜。其中,來自山西的煤老板人數則達到了3成。
在整個能源富豪榜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煤炭商人,準確地說是山西煤炭商人的集體出現。可是,山西煤炭商人的集體亮相實在有點不合時宜。因為目前,一場治煤風暴正在全國展開,作為頭號產煤大省的山西動靜最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山西煤炭商人的“露富”,恐怕將引起人們的道德質疑和道義抨擊。筆者不想追問山西煤炭商人的財富來源的道德合理性,只是想提醒山西煤老板:莫重蹈晉商的覆轍!
晉商曾稱雄國內商界500年之久,在明清兩代,晉商繁榮興旺、富甲天下。首創中國歷史上票號的山西票號商人,商路遙遠,匯通天下,曾在中國歷史顯赫一時。著名的貴州茅臺酒就是1704年的山西鹽商雇杏花村汾酒廠和當地釀造人共同創造的。
但是,清末民初,晉商迅速衰落。有資料記述晉商的衰落情形:“商人失業,而致歲入歸于烏有,向之富者已貧,向之貧者益困,以放正貨短少,金融閉塞。”
晉商衰落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官商跟進”。那時候,晉商如果不依靠一個政府的官員,就很難運轉下去,他們完全把自己的商業經營和政治捆綁。晉商雖然不直接進入官場,但是他們會打通各種渠道。清朝有賣官制,晉商中開了“日升昌”的李氏家族就曾經買過“虛設官”,以方便與當地官員的來往。
但是,由于某些晉商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個別官員,所以它的商業結構很脆弱,甚至某個官員的垮臺,都可能導致一個晉商的衰敗。“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依靠個別官員的晉商自然難逃“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劇命運。
9月19日,山西省代省長于幼軍說,山西“官煤勾結”具有長期性、復雜性、頑固性和隱蔽性。牽涉的利益關系盤根錯節,解決起來阻力很大,難度很大。根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27日,山西已有190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撤出煤礦投資2000多萬元。這些數字恐怕只是“冰山之一角”,但是它至少說明,山西省官煤勾結積弊已久,幾成官場風俗,也說明今天的某些山西煤老板正在走歷史上晉商的老路。正如山西省煤礦安全監察局調查專家組組長田取珍教授所說,“新晉商仍然擺脫不了歷史的傳統”。
如果一個企業僅僅通過權力運作的方式贏得利潤,那么,受傷害的將不僅僅是消費者,最終還有商人本身。即使一時獲得巨額財富,也可能因為權力“靠山”的倒臺而衰落。無數事實證明,“政商關系”是一種典型的商業悲劇——在這場商業悲劇中,社會、政府、企業、企業家、消費者等利益關聯者,沒有任何一方是勝利者。
現代企業組織的唯一利潤來源,只能是來自組織外部的顧客、消費者,而不是什么官員。山西煤老板要想避免重蹈晉商的覆轍,必須徹底打破“官商跟進”的傳統,遠離權力,與官員保持足夠的距離。只有這樣,山西煤老板才能走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