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記者,更不知道他們如何寫我們家。我們也是剛知道把金業排成了能源榜上山西富豪第一家族。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10月21日下午,山西金業焦煤化集團總經理張新躍在太原古交市對本刊記者說。
10月17日,胡潤公布的能源富豪榜上,山西富豪集體入圍,多數從事煤炭產業領域。其中,山西金業焦煤化集團張新民家族位居山西能源富豪首位,家產10億元。在山西煤炭富豪日漸惹眼的時候,張新民家族驟然吸引眾多目光。
張家有三兄弟一起打理這個企業,老二張新民是董事長,是這個家族的核心人物,老大張新躍是總經理,老三張新亮也在金業負責部分項目。
張新民家族從1990年代中期起步,已有近10年的發展歷史。其中,2003、2004年是金業快速發展、大量賺錢的兩年。
眼下,由于焦炭價格下跌,金業集團每噸焦炭虧100多元。“金業進入了一個艱難的時期”,熟悉金業集團的一位人士說。
張家的發家簡史
在金業集團,42歲的老二張新民絕對是靈魂人物,完全控制這個家族企業。因為,張家的江山全是張新民一手搭建。張氏三兄弟性格各異,張新民為人豪爽,頭腦靈活,行事膽大。
張氏兄弟出身農村貧寒家庭。80年代后期,張新民是一個挖煤的礦工。張新躍是一個鄉村教師,“學校很小,什么課都教”。張新躍性格溫和,厚道老實。
90年代中開始,張新民開始跑煤炭運輸。在1997年前,煤炭的運輸算一個掙錢的行當。張新民頭腦活絡,開始發家。1995年,張新民成立了山西華北黃金實業公司,專門做煤炭的鐵路運輸生意。“有兩年很賺錢,也認識了許多人。”接近張氏家族的人說。此后,又成立“山西金業物貿有限公司”,乃金業集團前身。
在此期間,張新民不僅攫取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張新民開始積累廣泛的人脈關系,從官員到生意伙伴。在山西做煤炭生意,關系網至關重要。這為張新民家族日后發展打下了基礎。90年代后期,張新民的煤炭運輸生意有了初步規模時,老大張新躍辭去鄉村教師職務,來公司幫弟弟照料生意。
有一定實力后,張新民遇到了成為山西煤炭首富的機會。經歷了1997和1998年煤炭市場極度低迷的局面后,2000年煤炭市場開始復蘇。山西省希望提升煤炭產業結構,賣出去的不僅僅是煤炭,更希望是煤炭的加工產品。在此背景下,用來煉鋼的焦炭產業尤其是大機焦產業成為了政府重點支持的項目。
古交有豐富的焦煤儲量。張新民決定建立大型的煤焦企業,從事焦炭生產。此想法迅速得到古交政府的贊同。張新民的100萬噸焦化項目和180萬噸的洗煤項目以及相關的化工項目被列為山西省的重點工程,張氏就此開始做大。
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張新民獲得了大量的銀行貸款。“到現在有10多億的貸款沒還。”張新躍告訴記者。
2002年底,焦化廠投產,正趕上了山西焦炭的黃金時期。2003年和2004年,全國投資大量增加,鋼材供不應求,拉動了焦炭價格的快速上揚。“那兩年,每噸焦炭至少凈賺200元,高峰期不止這個數。”張新躍說,那兩年,金業賺了許多錢。
2003年的時候,金業隨即開始投入了更大規模的焦化廠建設,一個200萬噸的焦化廠拔地而起。幾乎與此同時,張氏決定在古交建設兩個120萬噸的焦煤煤礦,以期為焦炭廠供應原料。2003年8月,張氏建成了5條裝車線,3.8公里長的鐵路專用線,開始陸續投入使用。
目前,兩個煤礦投資了近6億元,還沒有投入生產。200萬噸的焦化廠也沒有正式投產。此外,張氏還有數個煤礦、運輸公司、洗煤廠以及房地產開發公司。
“資產價值總有30多億元吧,銀行的貸款還沒還,即使做這么大了,有時候資金也緊張。現在焦炭形勢不好,也有些擔心。”老實的張新躍似乎有些焦慮。
但張新民似乎沒有焦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張新民無法在此時接受采訪。但今年初的時候,張新民在給山西另外一個縣的領導介紹情況時說,今年要在古交投資50億元左右。
發家之后的張氏兄弟
張氏兄弟出身貧寒,對鄉鄰甚是關照,多有口碑。
山西因煤炭而富的人們,對于當地鄉鄰通常都有回饋,這已成慣例。他們富裕后,希望能夠通過給周圍鄉鄰的善舉,而獲得尊重。
大多數煤炭起家的老板們在十年前通常不被人們瞧得起——那時誰去包煤礦被認為是走投無路的做法。彼時,煤炭價格低廉,經常有煤炭老板們過年不敢回家、躲避債務的舉動。
張氏發家后,也頗多善舉。給村里人修路,逢年過節送面、肉,修學校,修廟。數年間,善舉款項大概有數千萬之巨。
10月21日,張新躍的灰色日產無限越野車在古交市顯得很扎眼。張新躍穿一條牛仔褲,淺黃色的休閑西裝。在靠近古交市政府的路邊停下來的時候,20多分鐘內有四撥人上來和他打招呼。張新躍謙和有禮,絲毫不張揚。“張家老大是個厚道人。”古交一位認識張家兄弟的人說。古交距離太原1個小時車程,是重要的焦煤基地。
有一個打扮似尼姑的中年女人上前來給張新躍兜售“開光佛卡”,張新躍從左邊兜里摸出一把錢,把零錢挑出來大概有幾十元全給了那個女人,但沒有要那張“開光佛卡”。那女人念叨著“真是個好老板”走開了。
在聊天的時候,張新躍從右邊褲兜里摸出一包“熊貓”煙,這包煙的價格大概在90-100元間。當這包熊貓抽完的時候,他從西裝內里口袋里又掏出一包煙,顯然檔次比熊貓要差了許多。
沉浮起落的煤炭產業和煤炭富豪
10月20日,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研究員夏冰說,目前山西省的焦炭產能放空的現象嚴重,焦炭行業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這種局面還將延續相當時間,直到大批焦化廠倒閉退出市場。
據了解,今年山西省的焦炭生產能力為1.4億噸,總需求量在8000萬噸左右。相比去年,焦炭的需求量沒有增加,但產能卻增加了4000萬噸左右。所以,造成了大量的焦炭廠產能不足。此時,鋼材市場發展減慢,焦炭市場價格一路下滑。
真正要命的是,由于技術原因,機焦廠的焦爐不能熄火停下來,必須持續生產。能采取的措施只能是減產。由于焦炭廠多,即使減產,也有大量需求,所以煉焦炭的焦煤價格高居不下。柳林的焦煤眼下的價格還在每噸400元左右。
因此,大量的焦炭廠承受上游原材料的高價格,又承擔焦炭的低價格,出現了全行業嚴重的虧損。張氏的金業集團也不例外。
張新民兄弟在2003年焦炭價格最高的時候,斷然大量后續投入,今年底將陸續行成產能,屆時將有240萬噸的焦煤產能和300萬噸的焦炭產能。
他們必須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況且,由于市場、技術以及環保等諸多因素,焦炭生產已經不再是山西省重點扶持的工業項目。這意味著,在貸款等方面,張氏或許無法再有過去的便利。
“只能撐住目前的局面,等待其他許多焦炭廠撐不住倒掉后,我們繼續發展,畢竟我們的規模龐大。”張新躍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其他焦炭廠的退出。
“無疑,他們的財富在2005年出現了大量的縮水,而且他們有大量的銀行貸款。那些排富豪榜的數據多數來自于2004年張氏家族積累到頂峰時的數據。”太原一位對煤炭和這些富豪有相當了解的人士告訴記者。
大量煤炭富豪們隨著煤炭市場的起落而沉浮不定。張家是否能走出這樣的周期,目前還無法預料。同時,煤炭富豪的發家往往與大量官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官員升降而導致煤炭富豪的起落也不乏先例。
張氏家族如何能夠保持其基業之常青,恐怕是一個大費思量的問題。10月22日,張新躍驅車8個小時去西安談生意。原定24日返回,但張新躍說,由于事情不順利,恐怕要過數日才能返回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