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我和吳鷹還有一場賭局,算是京城比武。”迷戀武俠的馬云喜歡這樣富于江湖氣息的表述,“還是打高爾夫,比遠,楊致遠又睹在我身上。據說吳鷹天天在練。”不過,沒時間練球的馬云相信,自己的運氣會和5月1日一樣好。
那天,在加利福尼亞圓石灘球場,阿里巴巴CEO馬云,贏了UT斯達康(中國)公司CEO吳鷹,也贏得了落注在他身上的雅虎酋長楊致遠另一個更大的賭注:由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投資10億美元,換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
收購:“楊致遠不傻,馬云也不傻”
對于這起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并購案的真相,外界有各種看法,譬如有人說,事實上是雅虎收購了阿里巴巴,馬云成了職業經理人。對于交易的價格,人們也各執一詞。楊致遠9月西湖論劍時披露,對包括雅虎中國業務在內的新阿里巴巴的估值是42.5億美元,10億美元的交易即以此為基礎。對此,有人說楊致遠虧了,阿里巴巴的股份哪值那么多錢,也有人說馬云虧了,阿里巴巴上市后,40%的股份絕不止17億美元,其總市值甚至可能達到170億美元。
對于外界的紛擾,馬云表示,說誰虧都低估了自己和楊致遠的智商:“楊致遠不傻,馬云也不傻。這是很大的生意,對于雙方,都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如果楊致遠買錯了,雅虎股票會掉得一塌糊涂;對于我們而言,如果收購雅虎中國不成功,也會把阿里巴巴拖進水里。”他看來,這生意是多贏的,雅虎的技術、品牌可以幫助阿里巴巴走向國際,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強勢也有助雅虎進一步打開在中國的局面。
有人猜測,阿里巴巴此番收購,是為2006年上市進行整合包裝。馬云說,這么說是小看我們。“我們判斷中國未來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所以我們需要搜索引擎為電子商務作貢獻。我們網站的名次今天也不錯,上市一定不比任何公司差,難道還需要加個雅虎中國來制造新的概念嗎?”
他特別強調,收購雅虎中國,是為了強化阿里巴巴的搜索功能,是為電子商務戰略服務的。“我們做任何事的目的都是圍繞阿里巴巴成為國際性公司服務的。搜索的概念今年很熱,明、后年就不一定會那么熱了。跟在別人后面走,一定是死路。”同樣,對于盛大網絡賴以崛起的網絡游戲,阿里巴巴人也認為,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時間成本提高,這一行業也會走下坡路。
在產業發展方向與收購問題上,楊致遠與馬云5月已達成了一致的看法,但是談判并不容易。雅虎組織了一個龐大的律師團,最初的一個月,進展十分緩慢。馬云捺不住性子,到美國找到楊致遠說:“你知道為什么我們的進展這么慢嗎?因為你的律師是按小時收費的。”此后,進度開始快起來,8月11日,雙方宣布結盟。
在馬云看來,交易中惟一受了委屈的,可能是阿里巴巴的投資者、軟銀的孫正義。“是我逼著他套現3億多美元的。他再熬兩、三年,到我們上市時會分得更多,但是沒辦法,他的投資太多了,我們就沒辦法讓雅虎進來。他挺幫忙的。”阿里巴巴將大股東由風險投資者轉換為戰略投資者,主要為了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雖然風險投資商都會向所投項目提供增值服務,但馬云稱,阿里巴巴第一年就把孫正義的資源用完了,所以現在,他更看重雅虎在世界各地的資源,可以幫助阿里巴巴跨入全世界的門檻。
整合:“腳下的石頭不是每一塊都很堅實”
“最近老在做夢,夢見自己在爬山、爬梯子,要往上走。但是總發現,腳下的石頭并不是每一塊都很堅實,又下不去,只能往上爬。”
如今身兼雅虎中國總裁身份的馬云承認,整合跨國公司不是容易的事:“難的事挺多,比想像的復雜,以前的3721與雅虎中國并沒有整合。”
“現在,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傾聽。”馬云一方面讓自己了解雅虎,一方面讓雅虎員工了解自己。在并購案中,馬云認為出乎意料順利的,是員工迅速適應了變化,“本以為幾個月達到的效果,一個月就達到了”。尚在收購談判時,馬云已計劃組織一次認親活動,讓雅虎中國的員工認識阿里巴巴文化。“阿里巴巴的文化和雅虎美國公司很像,雅虎中國的文化則和3721很像,”馬云1比評說。9月22日,600多雅虎中國人從北京坐火車到杭州,參加阿里巴巴一年一度的全體員工大會。
事后有報道說,在這場令人矚目的大會上,馬云稱明年年底必須在即時通訊市場超越MSN。對此馬云笑稱是誤傳:“我們怎么可能滅了MSN,滅易趣都那么難!”當時,身著印有阿里巴巴和雅虎共同標志T恤的馬云,上臺說了另一句豪言壯語:“2009年,阿里巴巴要成為中國第一家打進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
按照馬云的說法,那時絕大部分企業的生意都會在網上進行。“工業時代,企業以規模取勝,而在信息時代,企業要以變化取勝。這方面,中小企業更具優勢。現在,由于信息不對稱,由于強大的采購、資金、物流優勢,沃爾瑪這樣的大鱷占據了市場優勢。但是,互聯網的出現讓采購更具個性,大企業越來越難過,中小企業會像細胞一樣活躍。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十年、二十年內,沃爾瑪就會分拆得一塌糊涂。”他本人則希望,通過這幾年積累的經驗,力爭使中國80%的生意屆時都通過阿里巴巴完成,“那時將有一個不一樣的阿里巴巴。”10月12日,阿里巴巴在珠海開了一周的高層戰略會議,規劃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
至于雅虎,最后會成為一個影響生活的品牌。“雅虎作為一個門戶,其概念遠遠不止于新聞。互聯網今后的商機就在于全面影響生活。10月雅虎中國真正屬于我們以后,再過一、二個月,將有一個新的雅虎出現在大家面前。”時下,馬云的好友、騰訊的馬化騰,也正以QQ為平臺實踐這一理念。
張揚:“二、三流企業家才會被資本控制”
馬云表示,在雅虎中國仍會堅持自己的打法,“現在,雅虎中國除了名字,都與雅虎無關了。我們的戰略就是雅虎中國的戰略,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楊致遠講任何話,我可以聽可以不聽,但我做任何事,他們就必須跟著做,否則就亂了套。”
這話很體現馬云的風格。在業界,馬云以張揚出名。“現在資金很多,但找好的項目、好的企業家不容易。中國1000多家上市公司,多少有投資價值?資本最終還是為企業服務的,今天企業跟著資本的意志走,明天你一定會被資本拋棄。”在資本面前,自稱拒絕過30多家風險投資商的馬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價值,也樂于表現自己的議價能力。他說,一流的企業家運用資本為武器,二、三流企業家才會被資本控制,“哪兒有錢往哪兒沖的,只是生意人,不是企業家。企業家不會向資本投降。資本同意我的做法,我就接受他,不同意,我再找其他的。全世界這么多資本,我就不信沒人同意我。我只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活。”
馬云的狂,也因為他的眼界高。他說:“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一天,就定位于全球性企業。”引入雅虎為大股東,也是為了靠近這一目標。不過,盡管聲稱自己對于股份的稀釋沒有底線,馬云同時強調,不會讓雅虎占到51%的股份,“阿里巴巴是阿里人自己的”。
他的眼中,改革開放后國內第一代企業家的管理經驗并不值得認同,“他們從那個時代走出來不容易,我們要學他們的精神,而不是管理體系與制度。這方面,我們已經比他們做得更好。中國企業眼光一定要盯著全球化,而不要只定位于中國。”他以微軟、IBM、雅虎、Ebay、Goole為模板經營阿里巴巴,誰知一不留神,榜樣已經變成了自己的對手與伙伴,“就像本來是街頭打架出身,結果碰上了散打王。但是,他們仍是阿里巴巴的榜樣。”
在公司做大之后,對于管理,馬云更為重視。在馬云的創業生涯中,創辦過海博翻譯社、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企業,“我覺得失敗的是,這些公司在我離開之后,業績都有所下滑。”在一封致員工的信中,他提到:“多少年來,我看到無數中國公司里充斥著抱怨、矛盾、斗爭。”為了讓阿里巴巴避免這些問題,成為能續存102年的企業,他希望能探尋更為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和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公司文化,以制度保障公司在他離任后也能持續發展。
35歲時,馬云說希望40歲再回學校做老師。而今,41歲的馬云生意越做越大,收不了手,不過他仍然堅持,希望45歲能夠回到大學。“阿里巴巴已經制定了一個五年規劃”,按照這一規劃,馬云說完全可能實現這一愿望。
無忌:“我們相信我們所講的”
馬云有一門功夫——鐵嘴。他的嘴皮子出名地利索,不僅吃蝦吃蟹有一手,“吃完再把蝦皮蟹殼拼起來,看上去像沒動過”,說話也富于激情,能6分鐘就說服孫正義投資,在阿里巴巴的員工大會與網商大會上,馬云的演講也是掀起高潮的保留節目。13歲時,為了練習英語,馬云開始利用空閑時間在杭州的賓館外為外賓免費當導游,由此一直堅持了八、九年。今天回想,馬云自己也覺得不容易。6年半的教師生涯,更讓他功力精進。
不過,他也常因言語無忌招人詬病,譬如在西湖論劍時說百度“100多美元的股價不太現實,30美元到50美元恐怕還算理性一點”。而馬云一放出話來,也總有人指責他吹牛皮。他的“三個100萬”目標——阿里巴巴2003年每天收入100萬元,2004年每天盈利100萬元,2005年每天納稅100萬元,招致了更多尖刻的批評。不過.馬云堅持:“我們相信我們所講的。前兩個目標我們都實現了,現在阿里巴巴每天納稅七、八十萬元,明年可以實現100萬元的目標。”
自己夸了口,目標沒有實現怎么辦?“錯了就錯了,認錯又不難為情。我再調整策略。否則怎么樣,打死我?!”他把認錯說得輕描淡寫,難免不像個嚴肅的企業經營者。按照傳統思維,身為一個估值42.5億美元的企業總裁,馬云看起來也許有太多的不成熟,然而,透過他的張揚與無忌,你能看到一個本色的、沒有完全被商業異化的馬云。而正因為馬云的不同,才有了阿里巴巴以獨特的模式崛起,成為互聯網中的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