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長”,不能算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作家。原來他是廣東文學院的一名簽約作家,不過他寫了一部4200字的手機短信小說卻賣出了18萬元。賈樟柯、王小帥、孟京輝……諸位導演的大名可謂赫赫,也在這個流火的七月加入了手機電影的創作。
短信小說一字百金
走出圍城,第一次到城外約會,接頭暗號是張愛玲愛情名句:于千萬年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時間的無涯荒野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好趕上了。
不多不少,剛好70個字。這是號稱中國第一個手機短信小說《城外》的第一篇,而作者千夫長也成為中國手機小說第一人。總數4200字的《城外》,被分割成60條短信“出版發行”。講述兩個來自不同“圍城”的人在“城外”相戀,最后因為世俗倫理而分開的言情故事。當時《城外》標價30萬元,以競標方式出售。總部設在北京的華友世紀通訊公司最后以18萬元購得《城外》手機短信連載版權;隨后,跨海而來的中國臺灣勤創公司以更高的價錢買斷該小說在中國臺灣的版權。如此一來,這篇小說的稿酬高到了令人咋舌的一個字100元。
當記者問到他創作這篇小說的初衷時,他承認自己是個“短信狂”:“我喜歡短信,因為它篇幅袖珍,寥寥數語就可以簡潔的表達出我的想法,不像平常生活中那么羅嗦。可以說,短信已經是我不可分割的電子器官。“一次他和朋友在家中閑聊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想到用短信形式來發表自己的文章。于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城外》的創作。千夫長說短信小說寫作也有技術上的困難,“由于每條短信的字數是70字,還要包括標點在內。可以說是一字難倒英雄漢啊!”
《城外》一推出就在短信市場火爆起來,聯通用戶的訂閱數幾個星期內就達到了4000人。要知道18元的訂閱費,對于短信業務來說絕對可以稱之為高昂了。在嘗到甜頭后,聯通公司隨即推出了手機小說原創大賽,目前已經有150多人參加。
千夫長認為,手機小說最適合的題材是浪漫的愛情小說,不能只是搞笑短信的匯編。所以手機小說的創作者要盡量濃縮自己的文章,多噴發出一些有強大沖擊力的語句,而這正是考驗手機小說作家能力的時候。就拿《城外》來說,它不是那種當下流行的搞笑段子的集錦,甚至對搞笑進行了有意的回避。它敘述故事時不斷有亮點閃現,能夠讓人們記住與保留。《城外》試圖打破手機娛樂的局限,提高其文化內涵,這是對手機小說的高要求。
另外,手機小說《城外》繼被買斷短信、手機上網和語音業務版權之后,還將被拍成網絡電影。千夫長說希望其電影的風格能接近《花樣年華》。
手機小說在日本早就開始流行。“購閱”手機小說《深愛》的讀者在短短一年內高達2000萬人次。作者Yoshi還自費出版了《深愛》的印刷版,通過手機網上書店販賣,也很受歡迎。
目前日本有數萬個手機網站在銷售新鮮出爐的短信文學作品。為了應付市場需要,東京、大阪的移動通信公司求才若渴,雇傭了數以千計的各種文體寫手。
在中國,2005年7月空中網出版發行了《手機不夜城》一書。有人認為,《手機不夜城》既是國內第一部手機文學出版物,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第一部“手機文化白皮書”,其中透露的信息資料,對于其它SP公司、終端廠商都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空中網決定近期推出一系列手機社區文化叢書,其中第二冊也在籌備中。同時,“榕樹下”網站正在如火如荼地籌備“首屆中國手機故事大賽”。 中國臺灣著名的手機作家黃玄,最近帶了他的一部手機短信小說《距離》在內地發行,小說全長是1008字。
手機時代,除了調侃,我們仍然需要故事。除了將傳統小說移植到手機平臺上閱讀,新的小說形式也在產生。
手機電影今夏熱
2005年7月15日,號稱中國首部手機電影的《聚焦這一刻》正式推出。《聚焦這一刻》是由賈樟柯、王小帥、孟京輝、劉浩、小江、孫小茹、李虹等導演各自拍攝了三分鐘的電影短片組成。該片的主題是“世界由無數個瞬間組成,這一刻發生了成千上萬的故事,這一刻許多人的命運被改變,這一刻構成了歷史。”隨后,一個未來移動影像發展計劃活動也開始進行,活動通過網絡向社會征集電影劇本,再由謝飛、田壯壯、李少紅、賈樟柯、徐靜蕾、黃磊等十位著名導演在八九月間將其拍攝完成,然后通過手機這一新媒體進入市場。
幾天后,剛在戛納獲得大獎的中國影片《青紅》也宣布推出手機電影版。手機版《青紅》將推出六個三分鐘的系列電影片段,高圓圓扮演的人物命運將得到全面呈現。眾人翹首以盼的徐克電影《七劍》尚未出鞘,香港某運營商已經宣布推出21集的《七劍》手機電影,用戶可使用3G服務收看。而從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傳出的最新消息稱,新拍電視連續劇《正德演義》7月底將在手機上首播,而電視臺的播出時間為11月。
仿佛一夜間,手機邁入了電影時代。
手機電影是電影嗎?一部只有三到五分鐘的短片,在小小的屏幕上播放,目前還沒有電影級的聲音享受而言。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文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手機電影更像是MTV,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而《聚焦這一刻》導演小江說:“是不是電影不應該受時間長短的限制,各大電影節上都有短片獎。而且,我們全部是用膠片拍攝的,故事性也非常的完整。完全可以稱之為電影。” 導演賈樟柯表示:手機的屏幕很小,對于故事情節、影片長短、畫面可視性和音響效果都有不同于大銀幕的要求。剛剛拍完的短片《那里》,全片都沒有采用大全景,鏡頭中多是演員的特寫,色彩也盡可能的鮮明、簡單、生動。所以手機用戶觀看起來應該并不吃力。
事實上,手機電影電視在現有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網絡上還都無法實現流暢的體驗。 業內人士的想法是:“目前的帶寬不盡如人意,現在手機電視的內容模式和運營模式的探索主要是在為3G作準備。”不過對電影人們來說,也許正像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說的:“電影是一門藝術,而賺錢是一門更大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