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Kuro這款功能強大的“娛樂瀏覽器”,飛行網將全世界共通的語言—音樂做到了極致
畫上,一個身著黑色上衣的時尚青年赫然長著四只耳朵!這就是飛行網北京辦公地點個性的門面設計。人物旁邊一行豎排字也許是最好的說明:直到遇見kuro,他才了解只有一雙耳朵是不夠的,Kuro,徹底改變你聽音樂的習慣!
飛行網(kuro,酷樂)的創始人是陳國華和陳國雄兄弟倆。父親多年的音樂從業經歷,對他們影響頗深。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結合美國許多音樂廠商利用網絡推廣音像制品的做法,1996年,兄弟倆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創立了飛行網。用弟弟陳國雄在美國讀書的同學,同時也是飛行網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總經理鄭翊瑋的話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實踐讀書時的夢想”。
而目前這個帶著家族企業味道的中國臺灣企業,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昭示著它旺盛的生命力。2000年飛行網進入大陸。兩年間,他們火速發展了100萬訂戶,如今這一數字已經竄升至230萬戶。
“網民的覆蓋率代表了一個公司的知名度和普及率。”飛行網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市場總監袁薇向《互聯網周刊》透露,“2003年年底中國大陸市場的財報顯示,我們已經開始贏利。”
音樂門戶的運營模式
飛行網近些年來的迅速崛起使更多的提供商看到了頗受質疑的P2P音樂平臺軟件良好的發展前景。
“大老板”陳國華是把音像制品從專業音像店推廣到普通便利商店的第一人。同時,飛行網很早就認識到,如果音樂被加工成數碼信號,并通過互聯網傳播,那將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堅持認為這就是未來音樂發展的方向。2000年,飛行網大舉挺進在線音樂市場。同一年,Kuro (Music Browser)誕生。
Kuro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娛樂瀏覽器”軟件,結合了MP3搜索、下載、播放、歌曲管理、即時通訊以及刻錄光盤等功能,讓用戶充分體驗“一站式”音樂服務的實惠和快感。
用過kuro的人都知道,從某種意義來看,kuro就像門戶網站,提供一個平臺,把別人已經做好的東西展示出來供大家交流。尤其在音樂下載方面,飛行網這種“網站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一些客戶提供的音樂資源整合起來賣給另外一些客戶。正是通過共享和整合這些討巧的方式,kuro把全世界共通的語言—音樂做到極致,達到了完美的效果。但是,未來數碼音樂市場的發脹,將會和其它電子市場一樣,更多依賴于品牌和產品的結合,即服務商的知名度和企業的實力,而飛行網正在向這個方向挺進。
收費就像長征
有了知名度,飛行網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事實上,從免費到收費,對飛行網來說確實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雖然現在還有很多網民仍然持有這樣的印象:“網商”們不應該收錢,或者根本收不到錢。
2001年,IT行業 “冰天雪地”。飛行網在中國臺北和北京幾乎同時宣布,正式確立月付費贏利模式。從此,消費者需要每月通過網上支付軟件服務費20元才能使用kuro。這在當時的條件下絕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我們認為經營企業不賺錢是不道德的。”鄭翊瑋接受采訪時這樣說道。
不收錢或者收不到錢公司都面臨倒閉,而收費意味著專業的理念和不可替代的服務。飛行網為了能夠義正言辭地向客戶伸手要錢,必須“背水一戰”。他們在產品開發和完善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物力和人力。鄭翊瑋回憶,那一年,飛行網的員工們經常出差到北京。幾乎每次都不住賓館,“我們就在辦公室打地鋪,也沒覺得苦。我們一心就想著一口氣把事情做出來。”鄭翊瑋笑著說,“那段時間就是我們這些老臣的長征!”
飛行網的這一舉動讓公司在一瞬間喪失了幾十萬個甚至幾百萬個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客戶。不過鄭翊瑋卻對此表示“沒關系”,據他們判斷,愿意付費的和不愿意付錢的網民基本上是不同的族群。老網蟲往往已經習慣享受“免費的午餐”,但是新網民,不管是因為不了解情況,還是覺得飛行網的服務質量確實很高,一般都會付費。
事實證明,飛行網的判斷是正確的。飛行網收費會員從2003年的20萬個火速漲到40多萬個。
中國的數碼音樂市場是一個市場潛力很大的市場,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搜、百度等提供免費的服務外,就剩下飛行網等兩三家收費網站。用鄭翊瑋的話說,這個市場很大,還沒有到你爭我奪,血流成河的地步。
盡管如此,互聯網與生俱來就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典型,一成不變的老古董和舊紙堆里翻出的東西將被毫不留情地踢出局。經歷了收費風波之后,飛行網不斷嘗試著各種營銷手段,希望通過改變公司的形象和風格吸引新的客戶群。
面對廣闊的潛在消費領域,飛行網不再滿足于音樂服務提供商的定位,而是逐漸向在線娛樂服務提供商轉型。2004年,飛行網的子公司新數通興業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網絡數字雜志“Xplus”服務。Xplus的口號與kuro相輔相成:徹底顛覆你閱讀的習慣!袁薇認為,數碼雜志利用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現豐富的資訊,比電子雜志更勝一籌。這方面的業務正在逐漸擴大。
和Kuro音樂下載一樣,目前Xplus的所有雜志下載還處于免費階段,等用戶達到一定規模,有可能會采取收費下載。
缺位的憂慮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飛速發展,網絡傳播所涉及的著作權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著作權保護直接關系到權利人、傳播者以及使用者等多方的切身利益。
“目前阻礙數碼音樂發展的最大因素是行業內混沌的游戲規則。” 愛好爵士樂的鄭翊瑋直言不諱。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下,法規的約束作用并不明顯,許多潛規則仍然依賴于大家的自律和默契。而這一問題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
就像從唱片進化到卡帶,再到CD的情況一樣,在數碼技術的催生下,眾多新銳和黑馬的涌現讓傳統的既得利益者經歷著脫胎換骨的振蕩和痛苦。
作為傳播者,飛行網和著作權人滾石、華納等多家唱片公司發生過多起著作權糾紛,飛行網都很幸運的贏得了官司。對此,鄭翊瑋的解釋是,這是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如果飛行網輸了,我們會按照要求賠償對方的損失。現在贏得了官司,我們仍然愿意“打開窗戶說亮話”,把利益擺到桌面上進行談判,在分成比例、使用方式等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戲規則。從長遠來看,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
飛行網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它一直積極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從2000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開始,飛行網堅持每年向中國大陸唯一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交納費用。“嚴格地講,飛行網的生意形態并不是音協的直接受用人,”鄭翊瑋說,“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參與制定新的游戲規則。”
今年1月,飛行網又成為首批加入中國互聯網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網絡版權聯盟的公司。這個組織成立時間不長,要發揮作用還要假以時日。“它目前的意義是讓互聯網行業中的玩家們意識到游戲規則存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為市場規則的制定奠定基礎。”袁薇這樣認為。無論如何,這場互聯網技術革命,將通過技術的改進、不同利益的博弈、較量直至相互適應,最終達到平衡。
飛行網在積極地做著準備。現在,該公司正準備在中國香港、東京和曼谷三個地方開設辦事處,以便讓更多人分享眾多的音樂和娛樂資源,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Ku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