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被唱片公司集體起訴的事件,仿佛冰山一角,凸顯了在這個特殊時期,唱片業在數字化進程中和互聯網產業相互博弈、磨合的膠著狀態。
由于此前在9月16日上海步升起訴百度侵權的一審判決當中已被判侵權成立,因此目前的外界評價普遍對百度在此次集體訴訟當中的前景較為悲觀。但是,在百度的勝敗之外,互聯網與唱片業正在進入其最初的磨合階段。百度副總裁梁冬說:這個官司正在催生出一個市場。
百度的考驗和機會
在百度案中,百度一直強調需要辨清ISP和ICP的身份和各自應承擔的責任。百度認為自己只是一個ISP,沒有責任為搜索出的內容負責,而且唱片公司應該按照先ICP后ISP的順序打擊盜版。
百度從開始MP3搜索服務那天起就知道這必然冒有侵權的風險,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我們的服務器上并不存儲MP3音樂或者電影。為了用戶的搜索需求,我們為在第三方網站上的MP3音樂提供算法生成的鏈接,并為電影提供索引。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手段用以減少侵犯版權的風險。一旦我們知道某個鏈接指向含有侵權內容的網頁,或者被版權擁有者告知某個鏈接指向侵犯它著作權的網頁,我們就會移除這些鏈接。”
在互聯網和唱片行業同時都看好數字音樂前景的前提下,現在對剛剛上市成功的百度的最大考驗就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自己利益的同時,將唱片行業納入到自己的商業鏈條當中去,而這也成為百度所面臨的一大機遇。
作為案件的和解方式之一,百度曾提出和五大唱片公司合作打擊內容違法的ICP,其理由是ICP干凈了ISP自然也干凈了,但是遭到唱片公司的拒絕。
不過,百度也并非像外界所說的那樣被動,在同唱片公司的博弈當中,百度已經擁有一定的籌碼。有報道稱,在此次訴訟風波當中,國內幾家唱片公司并沒有參與起訴百度,因為在百度的平臺上,這些唱片公司都有無線以及其他業務方面的合作。
此外,有評論指出:“如今娛樂產業正在經歷變革,影響力將會取代內容成為最直接的營收手段,如果百度能夠熬過這一段,如果新型的娛樂收益模式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主流,那么百度的春天也就到了。”
針對這次唱片公司對百度的訴訟官司,宋柯認為,網民對百度MP3搜索服務如此感興趣,說明用戶對優質內容有需求,因此唱片公司就要考慮這個市場。對于唱片公司來說,百度所營造的便捷的傳播渠道,也足以支撐唱片公司互聯網渠道傳播的重任。這也為雙方今后的合作前景埋下伏筆。
必須共享的生意
雖然現在唱片業和互聯網行業矛盾重重,但是,德勤還是在其報告中明確指出,音樂產業最終將會接受而非拒絕這一新的銷售渠道。
在談及唱片業現狀時,宋柯毫不客氣地說:“傳統的唱片業已經太爛,太沒有希望了。在我們公司成立的時候,我一再強調,我們是一家音樂公司,而不是唱片公司。”
而唱片行業最糟糕的一個表現就是在銷售渠道方面。國內的一家獨立音樂制作公司摩登天空的總經理沈黎暉表示,中國的唱片工業一直沒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零售體系,各地的音像銷售店都是各自為戰,很難統一:“即便是我們出了好的CD,但是由于找不到出路,仍然無法實現收益。”中國內地的唱片公司也曾在銷售領域上尋求出路,試圖通過建立完善的分銷系統打敗盜版,但這一努力并未見到實效。
但是,互聯網渠道在這一方面則具有相當的優勢。如果能在成功地控制網絡盜版的同時,同互聯網公司達成順暢的利益分配協議,互聯網渠道在成本、范圍等方面的優勢則將體現得非常明顯。
同時唱片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也需要努力適應互聯網所帶來的強烈沖擊。互聯網的傳播渠道已經成為唱片公司發現新人、培養新人、考察新人市場號召力的一個有力的舞臺。互聯網的宣傳推廣已經成為唱片公司一個重要的途徑。
對于唱片公司來說,唱片公司失敗的渠道體系、生意模式同盜版一樣具有致命的威脅。在強硬打擊盜版的同時,唱片公司同樣需要放棄對互聯網渠道的部分成見。
正如國際唱片協會主席約翰·肯尼迪所提到的:“這是一樁必須和新的音樂分銷商——在線服務提供商(ISP)共享的生意。音樂產業和電信行業以及ISP擁有共同的目標,但是我們無法獨自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合適的環境,服務提供商和音樂分銷商們必須幫助我們,這樣做,也幫助了他們自己。如果你們需要內容,那就應該尊重它,關注它,而不是濫用它。”
尋找中國的iTunes
“iTunes”的成功范例極大地鼓舞了唱片業和互聯網兩個行業的信心,在這一模式的影響下,國內類似的音樂網站也并不少見。
網蛙、A8等網站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創立,并旗幟鮮明地要提供正版網絡音樂服務。而一些傳統的唱片公司也開始逐漸做自己的網絡音樂商店。
一直將自己定位在“推廣國際音樂一體化”上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對互聯網平臺的認識則體現了國際化的眼光。其總經理沈黎暉透露,目前摩登天空已經和國外三家付費音樂網站—iTunes、MSN.com、RealNetworks簽訂了版權授予合同,將在這些付費音樂網站上提供摩登天空制作的音樂作品。這也是中國第一家走向國際互聯網平臺的中國本地唱片公司。
宋柯表示,目前太合麥田有兩種方式在嘗試網絡付費音樂業務:一是自己成立網絡公司,太麥在2004年年底推出了新媒體平臺“太樂網”,希望借助這個網絡平臺做歌曲的網絡增值業務。目前該公司已經有十幾萬注冊用戶,正在公測中,還未投入商業化使用。另外就是和其他網絡公司談合作。
網易之所以叫停MP3搜索服務,就是準備在做正版音樂之前先把自己洗干凈。有消息稱,去年新浪已經從中國臺灣組織了一支頗有實力的團隊,開始籌劃自己的正版音樂下載平臺。騰訊在今年年初跟唱片公司簽了號稱內地數量最大的視聽合約,歌曲數量達10萬首。盛大也在4月跟環球唱片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準備在自己的平臺上推出音樂下載服務。
但是,這些公司的正版業務并沒有迅速發展起來。某國內唱片公司的老板表示,國內也有不少網絡公司來找他談在互聯網上出售歌曲的合作,但“當我問他們要成功的案例或者有關數字說明時,卻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拿出來具體實例。”公司以前也和一些網站簽過授權合同,但結果往往都不盡人意。
在盜版的影響下,沒有風險投資商看好其商業模式。資金的匱乏又讓他們沒有實力去購買足夠豐富的音樂版權,也就不能吸引來更多的消費者,從而也就更加不被投資人所看重。這樣的惡性循環也就從根源上阻礙了中國版iTunes的產生。
梁冬:百度仍將專注搜索
在唱片公司起訴百度事件發生之后,互聯網周刊記者采訪了百度副總裁梁冬。
《互聯網周刊》:百度跟硬件廠商有沒有合作,類似Google與蘋果合作,支持iTunes的歌曲搜索?
梁冬:在我們所想象的生態鏈當中,其實還包括硬件廠商,我們一直在保持和硬件廠商的對話,但這個過程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從MP3廠商以及整合了MP3的手機廠商那里,我們收到的回饋是比較積極和樂觀的。這次事件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但不便透露正在洽談中的廠商名單。
《互聯網周刊》:在跟唱片公司和SP的對話中,難點有哪些?
梁冬:我認為最大的難點在于,現在除了百度之外,還有很多的網站提供搜索服務;除了搜索引擎公司以外,還有很多網站在提供下載服務,那么如果僅僅是百度愿意和大家合作,對這個環境并不會帶來實質性的變化。百度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單方面的,我們必須和業界保持同步,否則就是掩耳盜鈴,對這個事件本身和維護版權來說都沒有意義,結果只是能讓律師賺到錢。
《互聯網周刊》:目前百度是以搜索作為核心業務的,有沒有打算將來向其他方向拓展?
梁冬:短期之內都不會,因為這個行業很有魅力。
《互聯網周刊》:總是有人拿百度跟Google相比,Google要做媒體平臺,百度的想法如何?
梁冬:我只能說百度的業務都將以搜索為核心。(文/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