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任索尼集團董事長兼CEO一職還未滿四個月的霍華德·斯金格10月17日出現在了北京,面對來自全球的各大媒體,高調給出了“感知新索尼”的宣言,這也是他上任以來出訪的第一個區域市場。而在一個月之前,索尼剛剛宣布了“重振電子業務、強化集團業績”的中長期戰略。斯金格如此迫不及待的選擇出訪中國,顯然是把重振索尼的宏大理想更多的寄托在了這片“非常有創意、有巨大潛力和非常多可能性的地方”。
這些華麗的詞藻對于曾經在美國CBS廣播集團工作了30年,擔任過記者、制片人乃至總裁等多種角色的斯金格來說,自然不是難事。不過,斯金格也不會把索尼對中國市場的倚重只停留在表面。按照9月22日宣布的復興計劃,索尼今后將會把更多的精力集中投入到電子、游戲和娛樂這三大業務領域的跨越式整合上。“為了能讓這一策略非常有效地實施,我們最近對公司進行了架構重組,并希望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冠軍產品上,同時還要通過提供最好的娛樂內容為整個電子產品的銷售提供驅動力。” 斯金格這樣說道。
延續這樣的思路,索尼在中國將會做何表現將成為決定其全球革新計劃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一步。斯金格接掌索尼之后所提出的一項最明確的舉措,就是希望索尼能把其在美國的成功商業模式復制到全球,“從東方到西方再回到東方”似乎已經成為其新的行動路線。目前中國已成為索尼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市場,而且近年來中國業務的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這給索尼的改變提供了難得的積極氛圍。“在美國我們已經有了非常成功的業務模式,所有的業務整合起來帶給美國消費者‘索尼無處不在’的印象,”斯金格說,“我希望這種現象將來在中國也會發生。”
“索尼的目標是在2008年4月開始的財年里使中國的銷售收入達到80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索尼的第二大電子產品市場。”一直安靜的坐在斯金格旁邊的索尼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小寺圭表示,“我們衷心希望,索尼中國業務能成為索尼全球業務成長的一個動力引擎。”
斯金格和小寺圭的話當然都并非只是圖有其表的口號。從10年前索尼影視娛樂公司北京代表處成立,到今年8月索尼在全球的第五家創造中心—索尼中國創造中心落戶上海,索尼10年來的在華投資總額已接近10億美元,還擁有了至少12家獨(合)資公司。即使在陷入低谷、并歷史性的換上了一位非日籍CEO兼董事長的時候,索尼依然保持著對中國市場一如既往的熱情。為了推動虧損的電子產品部門重新實現盈利,索尼準備到2008年3月底之前裁員1萬人,并計劃關閉其現有65座工廠中的11座,撤消15項電子產品業務。但斯金格明確表示,“整個集團重組的戰略不會影響到中國方面的業務,因為中國業務正處于成長階段。”
不過,僅僅把中國市場當作一個重要籌碼,對于身處轉型困境的索尼而言還遠遠不夠。有分析人士指出,從消費類電子巨頭到數字內容產業巨頭的轉變,以及從技術適應戰略到市場適應戰略的轉變將是索尼不得不面臨的兩大難題。這兩項轉變的速度與效果,將最終決定索尼的未來。對此,斯金格出言謹慎。他認為,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或者非常成功的大公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往往都會遇到一點問題,“我們希望這些問題在索尼能夠盡快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