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特里娜”重創美國
8月29日,美國東南部墨西哥灣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亞拉巴馬三個州的沿海地區遭受特大颶風“卡特里娜”襲擊,損失慘重。美國聯邦官員承認,死亡人數可能將成千上萬,此前有報道說,颶風失蹤人數已達到2萬。另據全球大氣公司和加利福尼亞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公司等專業機構的預估,本次颶風造成的保險業損失將高達250億美元。目前,救援與清理活動仍在進行。
一向盛氣凌人的美國此時切實感受到了國際援助的溫暖。科威特政府9月4日宣布,將向美國提供5億美元的援助,這是美國接收到的國際援助中最大的一筆。科能源大臣薩巴赫稱,這是對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幫助科威特的回報。中國政府宣布向美國政府提供500萬美元救災援助,并推遲了胡錦濤主席的美國之行。外交部發言人秦剛9月6日表示,如果美國需要,中國將考慮提供進一步的救災援助。此時,美國的“敵人”也伸出了援手。伊朗和朝鮮向美國災區表示同情。古巴和委內瑞拉也表示愿向美國提供援助。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2日宣布,古巴計劃向美國颶風災區派遣1100醫療專家。委內瑞拉則準備向美國提供500萬美元和100萬桶汽油。中東宿敵敘利亞也向美國表示了慰問。
日本選戰:在狂歡中PK
“如果無法實現郵政民營化改革,那么其他的改革也是沒有前途的。直到現在,政界還一直在被那些維護公職人員利益的人所控制。政治不是只讓少數人受益,而是要照顧所有人!”日本首相小泉8月30日在日本東京吉祥寺鐵路站對支持者高喊著。當天,日本正式發布第44屆眾議院選舉公告,由此拉開了為期12天的選戰大幕。目前,小泉派出的“刺客”與“暗殺目標”間的“生死對決”最受關注。所謂“暗殺目標”,就是投票反對郵政民營化法案的原自民黨議員。距離9月11日眾議院選舉投票時間不到一周,“刺客”與“目標”的對決進入白熱化。日本《每日新聞》9月4日調查顯示,33名參選的“郵政民營化”自民黨反對派議員中,12人在所在選區略占優勢。小泉用來“擺平”反對派候選人的25名“刺客”中,目前五人優勢明顯,四人平分秋色,九人稍處下風,剩下七個選區被反對黨民主黨得享“漁翁之利”。分析認為,這些席位的“PK大戰”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選情。
日本:插手馬六甲,遏制中國
馬六甲海峽是當今世界最為繁忙的海峽之一,也是海盜最為猖獗的地區之一。為此東盟去年11月和中、日、韓、印等16國達成“亞洲海盜對策地區合作協定”,并在新加坡設立國際機構“信息共享中心”,準備于明年春天開始運行。據日本媒體9月4日報道,日本外務省已經在明年的預算中列入4000萬日元用于負擔該機構的部分運營費用。此外,日本政府還在進行商討,準備2006年向印度尼西亞提供幾艘數十噸級別的海上巡邏艇,以幫助印尼追捕海盜。有分析指出,日本此舉就是要擴大在馬六甲海峽的發言權,并對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實施非常有效的遏制。
核“解套”,伊朗“盯上”印度
8月30日,上任伊始的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首席核談判代表拉里賈尼訪問印度。印度外交部稱,拉里賈尼此行的目的是“為外長辛格9月2日的德黑蘭之行做準備,同時討論地區和平及加強兩國聯系的問題”。但輿論普遍認為,拉里賈尼到印度實際上“別有所求”。9月3日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就伊朗核問題提交報告的最后期限,伊朗國內認識到,過去兩年把談判希望單純寄托在英法德三國身上未免過于天真。8月28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英法德三國“并非其惟一的核談判伙伴”,伊朗同時還準備與日本、南非等國家就核問題進行談判,而且不結盟國家集團、中國和俄羅斯等國也不能被排除在外。不結盟國家集團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中占有1/3的席位,伊朗之所以選擇印度作為“突破口”,在于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之一,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此外,伊朗手里還捏有“能源牌”——伊朗是印度的天然氣供應國,且規劃多年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項目近來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況且,印外長辛格訪問伊朗,其核心任務便是爭取使兩國價值74億美元的天然氣管道項目盡快得以落實。但今年7月,印總理訪美時成功獲得美國轉讓民用核技術的許諾,美國國會近期將對此進行審議表決,在此“敏感時期”,印度實在是為難啦。

伊拉克踩踏慘劇上千人傷亡
8月31日,大約100萬伊拉克什葉派朝拜者在前往巴格達北部伊瑪目卡迪姆清真寺參加宗教儀式途中發生恐慌,相互踩踏,據新華社報道,事件造成至少841人喪生,另有323人受傷,死者中多數是墜入底格里斯河溺水而亡。死傷者以婦女和兒童居多。據伊拉克警方說,踩踏事件是由清真寺遭炮彈襲擊引發混亂所致。駐伊美軍隨后逮捕了涉嫌發動襲擊的大約20人。此外,還有部分民眾當天早上在清真寺內進食后出現了食物中毒癥狀。踩踏事件發生后,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賈法里宣布伊拉克全國將進行為期三天的悼念活動。伊拉克一個與“基地”組織相關的遜尼派武裝組織宣稱對踩踏慘劇發生前的迫擊炮襲擊事件負責。
伊拉克憲法草案“最終版本”敲定
備受矚目的伊拉克憲法草案的“最終版本”終于敲定。8月28日,伊拉克什葉派和庫爾德代表在憲法草案上簽字,但是遜尼派代表拒絕簽字,并呼吁民眾在10月15日的全民公決中抵制該憲法,同時要求聯合國和阿拉伯聯盟進行干預。盡管伊拉克過渡國民議會沒有對憲法草案進行投票,但伊過渡政府總統塔拉巴尼領導的總統委員會還是簽署了憲法草案,宣布制憲委員會起草憲法的工作已經完成。
泰南亂局又起
9月1日,泰國南部傳來噩訊:不明身份槍手在那拉提瓦府和北大年府作案,兩人被害,一人重傷。再加上此前不久泰國南部有131名泰籍穆斯林逃往一水之隔的馬來西亞吉蘭丹州,致使泰南局勢自7月19日實施“緊急狀態下行政管理法”后保持的一個多月的平靜被打破。有泰國媒體分析,逃往馬的131人中至少有三人是地區分離組織的激進分子,其目的在于通過故意夸大在泰南三府的安全問題,引起穆斯林世界的注意,以使泰國南部問題變成國際問題。近兩年來,泰國南部多次發生反政府的嚴重暴力沖突。究其原因,在于泰國南部地區屬于少數人口的穆斯林,一直感覺受到佛教徒的歧視,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泰南穆斯林發動分裂活動,企圖將南部的三個以穆斯林為首的省獨立出來,與馬來西亞北部與泰國接壤的穆斯林地區一起,成立獨立的穆斯林國。
德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
9月4日晚,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領導人、現任總理施羅德與主要反對黨基督教民主聯盟(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克爾展開此次大選中兩人之間惟一的一次電視辯論。雙方就失業、稅收、財政赤字、經濟增長等選民最為關心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隨后的民調顯示,施羅德在這場辯論中占了上風。但輿論也認為,就此預測9月18日舉行的大選結果還為時尚早,因為德國選民的心理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在紅綠聯盟執政七年后通過“換人”來改變目前的政策,解決失業等“老大難”問題;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聯盟黨上臺后大幅削減社會福利而使自身的利益受損,可謂“既想變,又怕變”。不少選民對聯盟黨計劃推出的各項措施能否真正使德國擺脫目前的困境心中沒底,仍處于“左右搖擺”之中。
英駐外大使做間諜?
8月21日,以發布“機密”消息和數據而聞名、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秘密大全網站”(www.cryptome.org)公布了一批所謂英國軍情六處74名秘密諜員的名單。名單簡要講述了這些人的駐外時間和工作地點,并用星號(“*”)標注出哪些人仍繼續在該地區從事有關工作。在公布的名單中,18人是英國駐外大使。27日,該網站再次公布了121名海外特工名單。從提示的工作地域看,該名單是對21日名單的補充,主要涉及軍情六處在歐洲本土和美洲工作的人員。如今,英國政府如何接招以及被“曝光”人員的命運如何,備受各方關注。
美軍增強太平洋核戰力
美國國會高官和核專家9月5日透露,白宮目前正瞄準臺灣海峽和朝鮮等被看作是亞洲“戰爭導火索”的地區和國家,大力增強美軍部署在太平洋上的戰略核軍事力量,其中包括將配備美國核戰力主力——配備“三叉戟”導彈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從大西洋轉移至太平洋進行重點部署,并打算對部分核彈頭進行改良。
今年7月,五角大樓在公布的年度報告中對中國軍力增強表示出高度擔憂。報告還提到,中國除了在明年之前將把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改成移動式之外,還將通過潛射導彈的技術革新使其核戰斗力發生質的改變。因此,分析人士認為,本次美國的重點部署除了針對朝核問題之外,也是針對中國布下的一招。看來,美軍核戰略的重點已經從大西洋轉移到了太平洋。
巴西在造原子彈?
在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正為伊朗和朝鮮的核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巴西前核能委員會主席桑塔納8月30日自曝家丑:上世紀90年代初,巴西軍方已經從國外獲得濃縮鈾,并差點造出原子彈,現在可能還在“偷偷制造原子彈”。此前10日,巴西前總統何塞·薩爾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巴西確實偷偷研制過原子彈,如果不是他阻止的話,巴西早成為有核國家了。其實,核試驗的話題在巴西并非首次。2003年,當時的巴西科學部部長曾說過,巴西應該探索“任何形式的科學知識,無論是基因還是核裂變”。巴西政府也宣布正在提煉濃縮鈾,并拒絕聯合國原子能機構檢查其核設施,理由是要保護本國的工業機密。但在國際社會壓力下,巴西政府最終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檢查人員檢查濃縮鈾分離機。為此,多數人認為巴西打算發展核武。美國核武器專家米爾霍林為此在《科學》雜志上發文稱,根據巴西公布的生產能力,該國新建成的雷森迪濃縮鈾廠每年可生產足夠的濃縮鈾,用于制造五六枚核彈頭。到2010年,該濃縮鈾廠的產量足以制造30枚核彈頭;到2014年,足以制造60枚核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