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五年前的突然出走一樣,這次的突然返回也出人意料。然而他的夢又破滅了。

若干年前,阿爾韋托·藤森也算是《世界知識》版面上的“常客”。他在20世紀90年代縱橫秘魯政壇十載,有過輝煌政績,也遭受過眾多責難。卸任后又受到秘魯當局多項指控,甚至受到國際刑警組織全球通緝。但藤森在秘魯國內仍有不少支持者,不少人甚至希望藤森能重返秘魯政壇,藤森本人也渴望能重溫總統夢。然而,壯志未酬,先入牢獄。2005年11月6日,在秘魯政府要求下,智利當局將途經智利并試圖返回秘魯的藤森拘捕,使藤森參加2006年秘魯總統選舉的希望基本破滅。
總統任上出走日本
1938年藤森出生在秘魯首都利馬的一個日本移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他曾就讀于秘魯農業大學,并先后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留學。后長期在秘魯農業大學執教,曾任系主任和校長。1990年毫無政治經驗的藤森在秘魯總統選舉中勝出,成為一名平民總統。1995年和2000年他又兩次連任,創造了轟動一時的“藤森現象”。在任十年間,藤森在推進經濟改革、維護政治與社會穩定、改善民眾生活方面均有建樹,被認為是秘魯歷史上最有政績的總統。同時,他的理政方式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2000年9月,藤森的顧問和親信蒙特西諾斯收買反對黨議員的丑聞敗露,引發全國政治危機,藤森漸漸失去對國內局勢的控制。2000年11月,藤森在文萊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首腦會議后,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前往巴拿馬參加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而是以“尋求經濟援助”和“治療感冒”為由飛到日本,并宣布辭去秘魯總統職務,表示要在日長期定居。同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藤森具有日本國籍。此后五年間藤森一直居住在日本。
不甘寂寞的“隱居”
藤森流亡日本后,秘魯當局對藤森提出了二十多項指控,對他做出了十年內不得擔任公職的處罰,并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將他引渡回國受審,但藤森受到了日本政府的庇護。而不甘寂寞的藤森并不想從此退出政壇,他一直密切關注著秘魯國內局勢的變化,并時刻準備著,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
藤森不僅通過各種方式,與秘魯國內的支持者保持聯系和交流,而且精心培育自己的政治組織。2003年7月,藤森在東京成立了自己的政黨“盡職盡責運動”(Movimiento Si Cumple),2004年3月,“盡職盡責運動”在秘魯全國選舉委員會“政治組織登記辦公室”注冊,成為合法政黨。
在建立了自己的政黨組織后,藤森加快了重返秘魯政壇的步伐。他派助手返回利馬,積極為重返秘魯政壇作準備。此外,為了增加在大選中獲勝的機會,在藤森倡議下,“盡職盡責運動”與秘魯另外兩個親藤森的政黨“變革90”和“新多數”經過協商達成了組建政治競選聯盟的協議,并推舉藤森為2006年的總統候選人。在分析了秘魯國內形勢和進行了充分準備后,2005年10月6日,藤森在東京正式宣布將重返秘魯政壇,參加2006年4月9日舉行的秘魯總統選舉。
為了能順利參加大選,藤森開始主動應對秘魯政府對他的指控。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藤森對秘魯當局對他的指控一直不屑一顧,稱自己是清白的。但從2004年2月開始,他雇傭利馬的一家法律事務公司為自己辯護。2005年10月18日,秘魯最高法院特別刑事法庭判定,藤森在1993年采購軍用直升飛機配件和購買軍車問題上無犯罪行為,藤森贏得了申訴的第一個成果。藤森的辯護人在利馬已經提出撤銷若干項指控的申請,其中包括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下令殺害20多名平民的指控。
偏向虎山行
盡管藤森正式宣布將角逐2006年的總統選舉,但秘魯媒體卻普遍認為藤森此舉只是虛張聲勢。因為只要他一踏上秘魯國土,就會被拘捕,繼而被送上法庭。連藤森領導的“盡職盡責運動”的一位重要領導人也曾表示,藤森打算在不回國的情況下參加2006年4月的大選。然而藤森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決定。
2005年11月6日,藤森乘坐私人飛機從日本途經墨西哥飛抵智利首都圣地亞哥,他計劃在智利做短暫停留,為重返秘魯做準備。然而,在藤森抵智后不久,應秘魯政府的要求,智利最高法院便將其拘捕。
藤森本人不可能不知道此行的風險,那么他為什么還要偏向虎山行呢?
首先,藤森此舉是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形象,為將來重返秘魯政壇積聚資本。藤森自己也明白,在當前的政治條件下,他很難獲得總統候選人的登記注冊。但是,藤森需要向秘魯國內的支持者們做出一種姿態,表明自己恪守承諾,向他們表明如果最終不能參加大選,并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這樣,即使藤森不能贏得選舉,也能贏得民心。
其次,此舉也是一個競選策略。在藤森被秘魯司法部門指控所犯有的二十多項罪行中,包括貪污和侵犯人權。只要這些指控不撤銷,藤森重返秘魯政壇就有障礙。藤森希望借機大造輿論,為最終促使議會和有關當局撤銷對自己的指控創造條件。
最后,藤森選擇智利作為返回秘魯的通道,是因為智利是民主體制比較完善的拉美國家,司法部門獨立性相對較強,更有可能按照法律程序辦事。他認為自己有日本國籍護身,智利不會輕易將其引渡回秘魯受審。
能否東山再起
從目前形勢看,藤森已基本失去角逐2006年總統選舉的機會。
未來兩個月是決定藤森命運的關鍵時期。圍繞如何處置在智利被捕的藤森,有關各方特別是秘魯和日本已經開始了激烈的較量。秘魯政府早就對藤森提出了多項指控,幾年來一直希望能將其引渡回國受審,只是由于日本的庇護才未果。藤森突然到達智利后,秘魯政府不僅立刻要求智利將其逮捕,而且派內務部長出訪智利,正式向智利提出引渡要求。但藤森同時擁有日本國籍,日本希望智利政府根據法律公正地對待藤森,并派人探視,試圖干預秘魯引渡藤森的要求。日本政府也沒有排除將藤森引渡回日本的可能性。智利政府一方面希望智利與秘魯的關系不要因藤森事件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惡化,另一方面又強調智利政府尊重司法的獨立性,表示藤森的命運并不掌握在智利政府手中,而將由智利法庭根據法律和秘魯政府提供的依據進行裁定。
雖然不能排除智利最終將藤森引渡給秘魯的可能,但不引渡的可能性更大。正因為如此,即使藤森不能參加2006年的秘魯總統競選,他的政治生命也還沒有完結。因為首先,智利在處理藤森問題時,不得不考慮日本的態度。日本政府仍會盡力阻止將藤森送到秘魯受審;其次,在秘魯,藤森既有鐵桿支持者,也有激烈反對者,如果藤森真被引渡回國受審,藤森的支持者必然會做出更激烈反應,可能會由此加劇秘魯的暴力沖突;第三,藤森被捕后,基本消除了藤森陣營對現任總統托萊多爭取連任的威脅。在達到了打壓藤森和樹立自己形象的目的后,托萊多也可能會放藤森一馬,借此緩和與藤森陣營及其支持者之間的對立;最后,智利似乎也沒有必要將藤森作為緩解與秘魯關系的“禮物”。秘智關系長期不睦,2005年11月初秘魯議會通過一項議案,將兩國有爭議的海域主權劃歸秘魯。智利政府對此已表示反對,而且態度強硬。
由于秘魯政府沒有能力解決國內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難題,不少民眾已經開始懷念藤森時代。若干年后藤森重返秘魯的政治舞臺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