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就業增長乏力、實際工資停滯不前以及貿易赤字屢創新高的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正在華盛頓逐步抬頭。
與前幾次經濟復蘇時一貫的水平相比,美國2004年的就業增長水平偏低近40%。“消失的工作崗位”絕大多數屬于與貿易有關的制造行業。與此同時,美國人2004年平均每小時的實際收入竟然不高于2001年11月美國最近一次經濟衰退陷入谷底時的實際收入。現在,經濟學家正在就這次經濟復蘇期間就業率和工資增長率為何停滯不前的原因爭論不休。與此同時,許多政界人士、工人和商業領袖已經迅速做出結論,上述情況的出現是不斷擴大的貿易赤字所致,因此中國成為這批憤怒人群的眾矢之的。但不難預料的是,把美國工人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歸咎于中國是個錯誤的判斷。而采取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絕對是危險的。
由于中國1/3的出口商品銷往美國,而美中貿易逆差占美國貿易赤字總額的26%,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美國的社會公眾為什么會指摘中國為罪魁禍首。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大多是工業制成品,生產這些產品的工人收入僅為美國工人平均工資的4.5%。就在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努力削減成本的同時,中國工人使美國制造業的就業形勢變得愈來愈嚴峻,并且給美國工人的工資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美國國會考慮制定相關法律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也就不足為怪了,擬出臺的法律將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27.5%的關稅,除非中國政府同意人民幣作同樣幅度的升值。
但是,美國工人命運主要是由美國的國內狀況決定,而不是貿易逆差。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經濟學家馬丁·貝利和羅伯特·勞倫斯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自2000年以來,導致美國制造業失業率升高的原因中,貿易問題的影響力只占12%,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口乏力,而不是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進口商品的飆升。讓美國陷入貿易赤字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中國的固定匯率政策、低水平工資或者出口補貼,而是大幅下跌的美國儲蓄率,但美國國會恰恰忽視了這一事實。
由于美國的個人儲蓄額驟然下降,再加上聯邦開支大量超出預算,結果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即美國的開支與產出之間的差額)在不久前又創新高。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貿易逆差額與經常賬戶赤字幾乎不相上下。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美國的經常賬戶在2003年就實現平衡,美國的制造業到目前為止將增加470萬個工作崗位。因此,造成就業崗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宏觀經濟決策,并非貿易伙伴所采取的不公平貿易政策和貨幣政策。
誠然,促使我們堅持奉行目前的錯誤決策的原因是中國、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以相對較低的利率大量購入按美元計價的證券,從而為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提供了大量融資。如果中國大幅削減采購額或者是拋售手中持有的巨額證券——一旦美國制定了針對中國的懲罰性貿易法律,中方就有可能采取上述措施作為報復——美國的長期實際利率馬上就會大幅飆升。美國經濟將因此而減緩發展速度,而美國經濟發展的減緩又會打擊世界經濟,并且使美國工人的就業形勢和工資水平進一步惡化,他們的抵押貸款利息也將大幅攀升。因此,國會不該大肆抨擊中國,而是應該在收入和開支問題上做出艱難的政治抉擇,以控制財政赤字、提高居民儲蓄。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貿易戰,中國方面也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以緩解目前的緊張局勢。中國政府應該減少甚至取消部分或明或暗的出口補貼,其中包括為進口設備和零配件免除進口環節增值稅、為出口設施建設提供土地優惠,以及為外國投資者提供稅收優惠。據摩根士丹利統計,取消這些補貼所起的作用相當于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提高了16%。在目前大量投機資金涌入中國貨幣市場的情況下,這個辦法可以幫助中國規避因為匯率調整而帶來的部分風險。同時,中方還需要進一步刺激國內消費,以促進經濟增長,從而緩解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
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已經使雙方大獲裨益。如今,中美雙方都必須采取行動,以確保貿易摩擦不會傷及中美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也不會把世界經濟推入保護主義和衰退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