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農民獨辟蹊徑,巧用生產的廢棄物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循環(huán)經濟之路。
白蓮一身是寶。隨著白蓮深加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蓮子汁、蓮心茶、蓮藕粉等產品擺上了超市的貨架,走進了百姓的生活,但蓮子殼、蓮葉等一些廢棄物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過去,蓮殼被村民隨意丟棄,蓮葉則在蓮子采收后白白腐爛在田里,有的村民將蓮葉就地焚燒,還給農村用火安全帶來了隱患。
如今,這些“廢棄物”卻成了村民們的寶貝,昔日丟棄的蓮子殼不僅可用作生產食用菌的原料,而且可用作烘干白蓮的燃料。據了解,用蓮殼烘白蓮既能節(jié)省木炭,還具有火力均勻、保溫時間長等優(yōu)點,使烘干后的蓮子色澤潔白。如今,蓮葉也成了搶手貨。每當白蓮采摘進入尾聲時,一大批商販便開始走村入戶收購蓮葉。他們將蓮葉販運到福建、廣東等地的賓館和飯店,用來盛裝或加工菜肴,使蓮葉的清香滲入菜肴,收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僅此一項,該縣農民每年就增收1500余萬元。
過去,木材加工企業(yè)產生的鋸屑不能很好利用,大量的鋸屑無處堆放,企業(yè)不得不花錢進行處理。隨著茶薪菇種植技術的推廣,昔日無人問津的鋸屑如今成了村民的搶手貨。村民用鋸屑作為培育茶薪菇的營養(yǎng)基,爭先恐后到木材加工廠訂購鋸屑。鋸屑的走俏,使木材加工企業(yè)不僅可以省下處理費,還能獲得一筆可觀的額外收入。目前,該縣每年茶薪菇種植都在5000萬筒以上,實現收入5000萬元,茶薪菇種植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yè)。(江西陳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