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節,在西安打工的張小琳回老家陜西省旬邑縣場長八寺鎮都玉村過年,一個朋友看中了她的二手手機并以500元買了去,其他朋友見了也紛紛請她從西安代買二手手機。張小琳意識到這是個賺錢的機會。
回到西安之后,張小琳對二手手機市場進行了全面調查,發現二手手機交易不僅品種豐富,而且價格比新手機便宜一半!而老家只有縣城有手機專營店,高達一兩千元的價格讓鄉親們難以接受。村民普遍注重手機的通話功能,對外觀和款式則不太挑剔。于是張小琳為鄉親們代買了一批二手手機,并從中賺了5000多元。張小琳覺得從事二手手機經營有錢可賺,便開始批量收購二手手機,然后委托商店代為銷售。
由于張小琳缺乏手機知識,收購時不清楚手機的質量,手機賣出后,出現了質量問題,購買的農民紛紛找上門來要求退貨。為了保證信譽,張小琳收回了十幾部有質量問題的手機,這樣一下子就損失了幾千元。
于是,張小琳開始冷靜下來,梳理經營思路。一琢磨才發現,整個操作過程有很多漏洞。首先,缺乏專業知識;其次,委托商店代售手機不是長久之計,資金回籠困難;第三,沒有統一的品牌,無法以一個整體形象給客戶安全感,不利于管理。
張小琳決定先學習掌握手機相關知識,然后招聘了幾個精通手機維修的技術人員,負責手機質量檢測及維修加工,接著,她又從老家招來一批待業青年,對他們進行手機維修技術培訓后,讓他們駐在各個鄉鎮,專門負責銷售和維修。
為減少風險,張小琳首先在鎮上開了一家專營二手手機店,派了兩個維修人員負責銷售和維修,并承諾:所售手機,半年內憑票免費維修。她這一招還真靈,一個月就賣出了30多部二手手機。第一個店運營成功后,張小琳乘勝出擊,接連在附近十幾個鄉鎮開起了二手手機銷售和維修店。
經過幾年打拼,張小琳終于靠經營不起眼的二手手機當上了老板。(陜西張柯)
編后語:經營二手手機,必須依法經營。2004年國家經貿委、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我國舊貨行業發展的意見》,將舊移動電話納入舊貨經營范圍。鼓勵舊貨市場和舊貨企業開展舊貨維修、改造和加工業務,提高舊貨的附加值,擴大舊貨的使用范圍。并規定:符合舊貨行業準入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向工商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在15天內向所在地區(縣)公安機關備案,按照核定的經營范圍開展經營活動。舊貨經營者要嚴格履行物品登記制度,對出售或寄賣的重要物品,要如實登記其名稱、規格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