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紅遍大江南北,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收視狂潮,堪稱是由校外向校內進行的一場營銷攻勢。從市場運作的角度講,它的成功不言而喻。盡管進入最后沖刺的階段,眼淚翻飛成了最經典也是最常見的鏡頭,盡管有評委因為受不了這種刺激毅然辭職,但作為一個娛樂產品,超級女聲無疑是個大贏家。
從營銷上講,超級女聲對市場的把握十分獨到,節目的定位也十分準確,運作的過程也極盡煽情,商業包裝非常成功。節目的每個環節都是為了全方位地獲取每一寸利潤,從而成為了一個超級的商業活動。我欽佩湖南衛視的眼光和手法。但是,我也擔心,不斷大規模制造“粉絲”,雖然迎合了社會大眾的浮躁和從眾心態,但會不會從另一個角度讓觀眾對營銷的攻勢感到反感,甚至厭惡。
我對企業的校園營銷也有同樣的擔憂。校園早已成為了商家惦記的營銷熱土,針對青少年的營銷攻勢,近幾年被大家冠以校園營銷而成為營銷理論的一枝。其實,從20年前的校園歌曲流行開始,校園營銷就已在中國出現。到今天,校園營銷早已被商家演繹得有聲有色,從幼兒園到大學校園,無不成為商家的戰場。
既然有消費存在,營銷就是必然的趨勢。大學生們雖然沒有固定收入,卻有著強烈的消費欲望和消費沖動。現在,大部分中國家長對于兒女寵愛有加,這些沒有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其消費能力很可能會超過他們的父輩,讓商家垂涎欲滴。而且,社會貧富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到了校園里,大學生人群內部正在進行市場細分。
于是,校園便成為商家必爭之地。然而,與一般營銷不同的是,正是因為消費人群的特殊性,開展真正深入人心的營銷攻勢非常難。
在我看來,對學生進行營銷,需要特別重視挖掘學生市場的真正價值。依靠簡單的價格吸引或煽動脆弱的心靈吸引消費者,達成銷售目的似乎不難。可從目前的狀況看,校園營銷與其他領域的營銷一樣,都仍然存在過分注重傳播而比較忽略研發的通病。
學生群體的價值何在?我認為應該在于品牌忠誠度的培養。學生時代是個花父母錢財支持消費的階段,其消費心理處于逐漸成熟的過程,也正是一個人消費忠誠觀形成的過程。過分功利的營銷行為,市場看上去熱鬧非凡,縱深發展總嫌不足,其持久發展的前景難以預料。這讓我想到國際知名的體育品牌。它們通過體育運動的媒介俘虜學生的心,有時可以培養出一個人一生的品牌觀,它們的手法是針對學生心理在校園里應外合、多頭并進,很值得中國企業在進行校園營銷攻勢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