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以“城市·人·自然”為主題的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重慶舉行。
美國各城市對此次市長峰會十分重視,來了包括華盛頓、洛杉磯、西雅圖、長灘等大城市在內的14個城市,算得上一個比較龐大的代表團,澳大利亞更是來了20個城市的市長參加會議。印度加爾各達市市長畢卡什阮佳說:“峰會給城市和城市之間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對整個國際社會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但是,中國內地的城市對本屆峰會的興趣并不高——全國660個城市,僅有10個參會,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數據。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內城市僅僅將這次峰會理解為重慶市的活動,重慶市是唯一的獲利者;并沒有把其當作推廣自己、了解國外城市先進經驗的一次難得機會;同時也可以看出中國各城市之間不正常的關系和競爭心態。
來自亞太及世界共41個國家和地區的124個城市的市長、地區代表和企業代表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通過的《重慶宣言》,詮釋了城市在21世紀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進城的旋律
“進城”,是許多中國人記憶中最深刻的詞匯之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詞的含義近乎于“過年”。隨著20世紀90年代城市的迅速擴展,這個詞已漸成歷史。而在重慶,這個詞的逐漸淡出則是在1997年直轄之后。
退休教師陳永紅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從學校所在的江北區大石壩到區行政和經濟中心地觀音橋大約5公里路程,僅兩三路公交線,公路兩旁除了零星的低矮樓房,就是大片田地和荒溝。她說:“觀音橋最繁華的商場就是一棟談不上任何特色的4層樓建筑。”
就在直轄后的幾年中,這個地區和重慶大多數地方一樣,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如今的觀音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商貿中心。
重慶市1998年制定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規劃區面積為2500平方公里,現在已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的未來發展。該市年初制定的新的未來2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把這一面積翻了一番,增加到5473平方公里。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峰會上說:“中國正處于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階段,中國的城市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據統計,目前中國的城鎮人口已經達到5.24億人,城鎮化水平達到40%。全國共有660個城市,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71個,50萬-100萬人口的大城市279個,50萬人以下的中小城市210個。
對于重慶市政府的官員來說,更令他們津津樂道的是直轄后重慶經濟發展的直線上升勢頭:2004年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比直轄前幾乎翻了番。
按照規劃,未來的重慶主城將建成700至800萬人口的城市,另外再建6個50至100萬人口的大型城市。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表示,重慶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山城、江城,是大城市帶大農村的二元化城市,重慶的定位,是建立一個中國西部直轄市模式、城市群發展模式。
黃奇帆還說:“如果說上海是中國城市中的時髦女郎,那么重慶只是一個容貌漂亮的村姑,村姑不能隨意模仿時髦女郎,重慶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
外國人的好奇和民間的詰難
峰會期間,美國市長們好奇地詢問中國市長:“為什么你們的城市有那么多錢搞市政建設?我們很難從華盛頓首府拿到錢,所以我們總在想辦法找錢。”
美國市長協會秘書長考克蘭解釋說,美國每個城市都要向聯邦政府上繳收入稅,但很大部分不會再回到地方政府手里,而城市又不能提高稅率,因此市長能拿到的預算很少,使用的限制條件也很多。他的話得到其他美國市長的贊同。
考克蘭說:“我們非常渴望了解中國市長從事各項建設包括‘十一五’規劃中的資金流動問題。”
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陶斯亮說:“不是中國政府有錢,而是我們目前執行的政策比較靈活。現在有錢的還是你們!”
外國的市長可能一時無法理解“靈活”的含義和20%這個比例的實際內涵。
城市發展也會面臨爭議,重慶市主辦這次峰會遭到不少來自民間力量的詰難。據當地媒體報道,為了舉辦這次峰會,重慶市投入了約70億元人民幣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城市環境美化工作。
相關報道說,70億中,13.69億元用于修建峰會主會場,32億元用于解決市民出行難的交通建設類項目,其余的則花在修建文化設施、生態環境工程、文化遺產保護以及景觀建設等提升文化品位、美化環境和提供各方面服務上。其中,政府還斥資約1.5億元粉刷主城區主干道兩邊的老樓房、破舊民居和臨街店鋪。
大規模的臨街舊房粉刷工程被外地媒體和網民稱作“面子工程”。盡管重慶市長王鴻舉峰會前作客一家網站時解釋說這不是面子工程,并比喻說舊房粉刷就像每個人每天要洗臉換衣一樣,但招來的詰難更加激烈。
事實上,重慶峰會籌備和后期管理工作中一些細節都引起不少重慶市民的非議:租飛機人工消雨為峰會創造晴好天氣;花巨資為峰會嘉賓燃放焰火表演;峰會期間市區交通實行嚴格管制……而在峰會結束第二天,前往會議中心參觀的重慶民眾人多無序,在公共衛生間亂拉,踩壞了數百盆鮮花并且公開搶奪,擠破進口處的玻璃門,甚至還擠倒了兩名老人和一名女高中生。
對于中國城市管理者來說,如果這還是一些他們面臨的容易化解的問題。那么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張,管理資源匱乏、社會矛盾突出、危機管理效率缺乏、城市環境惡化等嚴峻的社會難題接踵而至。
像重慶這樣的城市,每年大約有40多萬農民工從鄉村來到城市,他們及其子女構成了未來城市人口的相當一部分。隨著城市貧富差距的逐漸拉大,這些人又將成為未來城市貧困人口的來源。
世界銀行城市發展局東亞局局長瓦瑪女士說,根據世行的計算,未來15年內,東亞地區將有5億以上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其中中國將有3億多農民進入大型城市或二級城市。她認為,這就意味著中國及東亞地區的城市會面臨更多的壓力,可能出現較嚴重的貧困化問題。目前在發展中國家,仍有10億以上的貧困戶聚居在城市的某一個地方,現在城市面臨著貧困問題,以后這個問題還將繼續存在。
在和外國市長交流的時候,陶斯亮特意問道:“美國已經完成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往郊外搬,而中國正快速推進城市化,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城市化帶來的壓力日益增長。我們非常希望聽到你們的忠告。”
加利福尼亞洲圣伯納迪諾市市長瓦里斯女士表示:城市化進程中,需要考慮有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住房和學校提供給進入城市的農民,交通、污水處理、城市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否考慮到可持續發展。
重慶市副市長吳家農說:“解決城市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才有資金投入解決這些問題。”
城市的方向
在此次亞太城市市長峰會開幕式上,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透露了一組數據:中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2004年,中國GDP的70%、國家稅收的80%都來自于城市。
菲律賓首府馬尼拉市市長費爾南多表示:“城市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帶動周邊的鄉村地區快速發展。再過15年,一個國家的大部分人口都會在城市里生活、工作和定居。”
今天的城市已經遠遠不是其發展之初的工商業集散地,也不是英國工業革命后貧富嚴重分化的場所。21世紀的城市正在隨著國家的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程經歷一場新的革命:尊重自然、節約能源、建立循環經濟模式。
許嘉璐認為,城市生生不息的可持續發展是人們從古至今孜孜以求的目標,今天的城市已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地理單元,而是一個由政府、企業、市民以及空間等多種元素組成的有機生命體。他呼吁亞太地區的企業和企業家們要進一步肩負起對本地區城市發展的責任,促進企業與城市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繁榮。
重慶市市長王鴻舉說,城市發展必須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是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的發起城市,市長坎貝爾說,布里斯班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的,城市發展史上有兩個重要里程碑,那就是主辦了英聯邦國家運動會和1988年的世博會這兩大國際活動,不僅使布里斯班市民用另一種方式認識自己的城市,也使世界開始認識布里斯班。他相信,重慶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城市,通過一系列國際交往,逐漸讓世界認識,重慶的發展會更快。
峰會期間,來自南美智利北部的一個僅有20多萬人口的小城市伊基克市政府的市政委員們異常活躍,他們準備了VCD等各種資料向參會的各個城市代表推介自己所在的家鄉。對于重慶市為此次峰會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巨額花費,該市市政委員恩里蓋思說:“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就什么回報也不會有。”
重慶只是中國西部城市發展建設的一扇窗口。中國西部的城市和千里之外的南美小城伊基克一樣,渴望走出去,渴望外來投資和技術,分享全球化帶來的財富。當新的城市革命來臨的時候,這種渴望將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