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多汁的水果,人見人愛。它不僅能為人們提供各種多糖、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有些水果還具有止瀉生津、開胃消食的功效。因此,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以“五谷為養”的同時還要以“五果為助”。
食用水果也要講究科學合理。水果的營養成分與蔬菜相類似,是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鈣、鉀、鈉、鎂、銅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屬于理想的堿性食品。富含色素是水果的又一大特點,色素能賦予水果各種不同的顏色,使水果世界呈現出一片五彩繽紛,而亮麗的顏色也會告訴人們哪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花青素能使水果呈現紫紅色,是水果中的一種重要色素。這種色素能溶于水,存在于水果的果皮和果肉當中,對光、熱都較為敏感,一旦遇熱可被破壞,對酸的穩定性強,遇堿則會呈紫藍色,而遇鐵、鋁等元素會呈灰紫色。水果中還富含有機酸、醋酸等。由于含有有機酸,水果多具有酸味,pH較低,有利于保護維生素C。水果中的單寧多存在于未成熟的果實之中,遇鐵元素則呈黑色,會影響到其品質。
現在,冬春之季也有許多過去只有在夏天才能見到的水果。這種被稱作反季節的水果,往往買回家后一嘗,卻根本沒有什么水果味。例如,市面上出售的一些外觀黃亮、個頭又大的香蕉,吃起來卻有股子生味兒,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許多瓜果市場上出售的反季節性水果是在溫室里利用高科技手段栽培出來的。但為了便于水果的儲藏和運輸,果農們常用的辦法是把接近成熟的果品提前采摘下來,在上市銷售前用乙烯將它們催熟。我們知道,水果在自然成熟的過程中,一些諸如香蕉、柿子、蘋果一類的水果本身都會釋放出少量的乙烯來使果實成熟。但是專家指出,如果使用人工催熟的方法,所使用的乙烯必須是微量的,才不致對人體造成危害。而如果使用大量的乙烯把未熟的青果催熟,這樣的水果食用以后不但對人體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此外,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蔬菜和水果等種植業中應用也較多,一株果樹從幼苗到成熟最多可以使用十幾種。這些激素可以促進果實發育、長大和催熟,同時還具有增加果實產量的作用。人類利用催熟技術使水果成熟已經有十幾年的經驗了,只要方法適當、劑量適度,是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傷害的。但是,某些不法商販卻將一些所謂的“催熟技術”應用到水果上,以達到牟利目的。
比如,有的商販以低價購買只有七八成熟的香蕉,為了牟取暴利,就在香蕉未熟的表面上抹上一層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劑”,再經過三四十度的爐火熏烤后藏置起來,一兩天之后香蕉就會變得顏色金黃、果肉細膩,成為惹人喜愛的“上品”。有的草莓也是在用了這樣的催熟劑或其他激素類藥物后,生長期變短,顏色也變得更加鮮艷的,只是草莓本身的鮮味十分寡淡。還有的小商小販為了改變水果的外觀色澤,以次充好,將買來的偽劣蠟打在水果表面,這樣做也是對人體十分有害的。
因此有關專家指出,人們最好還是少買反季節水果,應該按季節購買應季的水果食用。因為應季水果是在自然環境中成熟的,不用催熟劑,也不需要長時間存放,故沒有過多的防腐劑,因此食用起來可以相對放心一些。
倘若要購買反季節水果,建議大家首先要對水果來一番“察言觀色”,也就是要對水果觀其形、辨其色。盡管那些經過催熟處理的果實表面都呈現出一種成熟的狀態,但是仔細觀察果皮或其他一些地方,還會給人以不成熟的感覺。如經過催熟的西瓜,瓜皮顏色鮮嫩,條紋淺淡,瓜蒂發青。而夏季里成熟的應季西瓜,由于光照充足,瓜皮花色深亮,條紋清晰,瓜蒂老結。
其次,催熟的水果都有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果實的分量很沉。同一個品種、大小也都相同的水果,那些經過催熟或是注過水的水果與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分量要重得多,這一點人們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很容易識別。
再有就是通過水果的氣味來辨別真偽。自然成熟的水果,也就是真正熟得恰到好處的水果都有其特殊的香味,大多在表皮上就能聞到甜甜的、釅釅的香味,有些醉人。而如果是經過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過濃的果香味,催得過熟的果子往往還能聞得出一股發酵的氣味,如注過水的西瓜,就能聞出一股自來水中的漂白粉味兒。
綜上所述,我們向大家提供了一些如何鑒別反季節水果的方法,因為現在一年四季的水果供應都很豐富,應季的、反季節的水果應有盡有,故而大家還是要擦亮眼睛,科學地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