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湘西北的著名游覽地桃花源,自從東晉詩人陶淵明寫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記》,便忙煞了古今游人。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美,更有風味十足的著名特產(chǎn)——擂茶。
擂茶,古時候人稱“三生湯”。它是用大米、生姜、茶葉三種原料為主制成的一種風味飲品。喝擂茶,是桃花源一帶的傳統(tǒng)習俗。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天,這里的人們一般不吃中飯,而是擺一桌擂茶。家里來了貴客,也要擺一桌擂茶。
傳說喝擂茶起源于東漢。當時,名將馬援率軍路過桃花源一帶,時值盛夏,瘟疫在軍中流行,尋醫(yī)問藥,不見好轉(zhuǎn)。這里的一位老婆婆見馬援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不犯,非常感動,便自愿獻上祖?zhèn)髅胤健叭鷾?,很快就制止了瘟疫的流傳?/p>
擂茶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將洗凈的生姜、經(jīng)水泡后的上好綠茶、炒至五成熟的大米備齊,按比例放在陶制的擂缽里,用山蒼子樹木棒將其慢慢擂成漿汁狀——“擂茶腳子”。由于山蒼子樹本身具有一種特殊的芳香,所以,由它擂成的“腳子”中,便滲透著那特有的芳香氣息,“腳子”也因此不會存放數(shù)日而變質(zhì)變味。
沖擂茶、喝擂茶,還有許多講究。首先,必須待客入席之后才放上茶碗。其次,在碗里放半湯匙“擂茶腳子”和少許食鹽(愛甜食者可放入糖),再用少量開水倒入碗內(nèi)將“腳子”及鹽(或糖)化淡。接著壺高提,水快沖,讓水在碗里沖成漩渦,使“腳子”在旋轉(zhuǎn)的水中自然沖勻。此時,整個碗面冒起氤氳的熱氣,縷縷清香撲鼻而來。擂茶必須趁熱喝,最好是開水剛沖下,熱氣來不及散開時,撮起嘴“咕?!钡睾壬弦豢?,這時頓覺心胸開朗,肝脾舒適,口里留下一股散不盡的香氣。然后,細品慢咽,香、辣、咸(甜)、澀四味俱全,異香綿長。一碗擂茶下肚,早已筋骨舒展,精神抖擻。
由于茶葉、生姜具有解表、驅(qū)寒濕、健脾胃的功能,因而擂茶又有藥用、強身之功效。
另外,喝擂茶時還要輔之以“壓桌”,也就是伴之一些雜食小吃,如薯片、炒黃豆、花生、洋姜、刀豆、糯米粑粑、瓜子、醬菜、包谷……如此才稱得上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