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正常的人,平均一日會排氣(放屁)1升左右。
一般人總是覺得在人前放屁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因此想盡辦法加以控制,是否真有控制放屁的方法呢?
事實上,屁的成分有2/3都是來自口腔的空氣,而來自腸內分解食物所產生的氣體僅占極少部分。因此,若要減少屁的數量,避免吸入過多空氣便是訣竅之一。例如,飲用熱咖啡或熱茶時,也會將空氣一并吸入;吃飯過快時也會吸入不必要的空氣;另外,說話太多也是禁忌之一。
那么,放屁時所發生的聲音與臭味應該如何處理呢?
屁的氣味主要取決于腸胃的運動狀況及所食用的食物種類。大蒜、韭菜、洋蔥、蛋類、乳酪等食物都會增強屁的氣味;酸奶、檸檬、芹菜、橙汁等則能夠降低氣味。一般而言,嗜食肉類者屁的氣味較臭,常食蔬菜等食物纖維的人則正好相反,較無難聞的氣味,這和分解食物、攝取養分之腸內細菌的作用有關。
諸如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會吸取蛋白質與脂肪,產生硫化氫、阿摩尼亞(氨氣)、硫醇等惡臭物質;相反,比菲德氏菌等非致病菌,則會攝取食物纖維,制造醋酸與乳酸,將臭味來源之氮氣等轉變為無臭的物質。
屁聲的大小也受到食物種類的影響。若是攝取較多食物纖維時,腸胃受到纖維的刺激,會發生較大的聲響;多食蛋白質及脂肪時,屁聲則較小。俗語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大概就是由此而來吧!
若是強忍住屁而不排出,則腸內的氣體會為腸壁所吸收,溶于血液中在體內繞行。此種氣體繞行到了腦部,據說會造成頭痛;另一部分在肺部混合呼氣排出,則造成了口臭。再者,由于此一氣體中亦含有致癌與促進衰老的物質,因此強忍不放(排氣)實在有損健康。
遇有特殊情況,還是暫離公共場合,抓緊排出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