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運輸的發展模式必須從低噸位、低完好率、低速的中型卡車向高噸位、高完好率、高速的重型卡車發展,從散貨式卡車向集裝箱式卡車發展。快速、長途、重載是公路運輸的核心。RONG>
劉大林和他的堂兄劉青山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了。此刻,他們正在北京昌平北邊的八達嶺高速公路上,他們的前面和身后,都是長長的根本望不到頭的車流,收音機里說,這條路上被堵的車流已經排成了一個30多公里的長龍,啥時候能疏通,還沒準呢。
車流的最前端是昌平公路檢查站,這里幾個忙前忙后穿著路政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給車輛卸載,顯然,這些拉煤的車已經嚴重超載了。
2004年,在北京、在中國的許許多多高速路上,每天都在上演著相同的一幕。小貨車、高收費,就一定會帶來超載,僅靠路政人員的圍追堵截,效果可想而知。
在一幕幕貓追耗子的游戲背后,深刻地反映出中國公路物流的無奈和緊迫。
北汽福田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對中國物流業進行改造,引進高端卡車,將公路運輸的概念轉向快速、長途、重載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挑戰:數字解讀公路物流現狀
“高速公路雖然很發達,但跑不起來。為什么跑不起來?運輸裝備落后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了一個“中國公路貨運現代化與裝備發展方向高層論壇”。會上,從專家們列出的一組組數據中,記者強烈感受到目前的運輸設備不適應我國物流發展需要的現狀。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錢永昌給記者列舉了幾組數據:“拿幾條比較繁忙的路來講,在貨運車中,大型車比例占多少呢?京深路大型車占28.4%,這說明還是中小型車多。京津塘路大型車占28%,北京到沈陽的大型車占27.8%,這三個數據都是在28%左右,大型車的比例小,現代化程度不高。”
高等級公路或者高速公路建設速度快與貨運車裝備之差,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
課題組總顧問、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說:“2003年末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經達到2.9萬多公里,總長度居世界第二。但是到2003年末,全國在運管部門登記注冊的公路運輸車輛的平均噸位只有3.39噸,載貨車中,普通載貨汽車占90%以上,集裝箱大件運輸車、罐裝車及冷藏車等專用車輛僅占5%左右,”他說,“廂式半掛車就更微乎其微了。”
不僅如此,交通部調查結果表明,中國貨運公司的設備配置極不合理,中型卡車比例太大,貨運量大但周轉量小。2002年,交通部曾對全國卡車每次運輸的平均距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僅為61公里。而在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指標通常是300公里左右。
從國外汽車工業的發展來看,載貨車專用化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在主要發達國家專用車保有量已經占到重型車保有量的80%左右,而除了集裝箱運輸外,廂式半掛車承擔了主要部分。以美國為例,在過去30年里投放在市場的廂式半掛車總量為375.7萬輛,占半掛車總量的70%。
據分析,重型半掛汽車列車在高等級公路運行的綜合效益與單車相比運輸效力可以提高30%~50%,成本降低30%~40%,油耗下降20%~30%。
“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高等級公路在中長距離公路運輸發揮主要作用之后,廂式半掛汽車列車就成了最有效的運輸方式,廂式半掛車有很強的通用性,又有專用車的某些特點,是現代公路貨運的主要形式。”陳清泰說。
“最近,世界銀行原駐華代表處一位負責人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如果說中國從內陸省份到美國的西海岸,其中從中國的內陸到港口,這部分運輸的成本占總成本的63%,在港口的費用占5%,海運占21%,到美國港口費用是4%,美國港口再到美國所在的使用地是7%。”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部長李善同對記者說。
“也就是說63%的成本是在我們從內地城市到港口過程中消耗的,運輸成本很高,”李善同分析,“如果我們通過提高貨運管理方式,能大量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改革:從裝備現代化破題
采取區域差異化策略,大力發展以高速廂式半掛車為主體的干線公路貨運和大區域及城際間的工業制成品和日用消費品的整車和零擔運輸。
以卡車等為載體的公路物流業正成為中國經濟動脈中一支急速發展的力量,但是體制改革滯后、服務功能單一、管理粗放、設備落后、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等五個方面制約著物流業的發展。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物流業的突飛猛進,效率低下的物流卻反過來拖了經濟發展的后腿。
運輸企業應從企業經營形式和經營規模方面進行調整。
在經營形式上,公路物流企業,要根據物流的運作規則進行調整。在經營方式的調整上,總的看有兩個趨勢:
一是向專業化運輸發展,統籌發展專用貨運車輛,有效整合運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公路物流業的專家曲衍國認為,根據物流運輸的貨物的屬性,新鮮農產品、保鮮食品、日用品、藥品、家電、服裝、家具等類物品,可以采用專用車輛進行運輸,而且這類貨物的運輸量將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汽車運輸企業應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車輛、廂式車輛、冷藏車輛等專用車輛,形成專業化運輸,發揮汽車運輸較高的適應性的特點,擴大服務范圍,從而提高汽車的利用效率。
對于一些特種商品的物流,例如商品汽車、危險貨物、冷凍和冷藏食品等的運輸配送,因其運輸車輛結構的特殊性、貨源市場的集中性和單一性,決定了其運輸回程配載的困難。要提高其物流運輸的效率,就應該發揮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的作用,在全行業內聯合生產加工企業、經銷商和物流企業,建立產業集群或聯盟,站在供應鏈共贏的高度,整合運輸資源,建立貨源與運力資源共享的物流體系,合理統籌發展和配置運力資源,科學規劃運輸線路,在全行業內實現合理配載,最大限度地提高車輛利用效率。
二是大力發展重型車輛,努力擴展汽車運輸的線路跨度,增大平均運距。汽車運輸要積極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型的重型車輛,開展長距離運輸,擴展運輸線路跨度,提高其平均運距;有些路段可以與鐵路和水路運輸相結合,實行滾裝運輸,提高運輸效益。通過重型車輛長距離運輸拓寬運輸作業區域,為中、輕型車輛留出較寬松的作業空間,從而形成合理的運力分布,提高車輛的利用效率。
中國公路運輸的發展模式必須從低噸位、低完好率、低速的中型卡車向高噸位、高完好率、高速的重型卡車發展,從散貨式卡車向集裝箱式卡車發展,從高比重的短距離運輸(150公里)向高比重的長距離(300~500公里)或超長距離 (500~3000公里)運輸發展。總而言之,快速、長途、重載是公路運輸的核心。
建議:
向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發展
如何推進公路貨物運輸現代化的進程?專家們認為,公路貨運的發展方向在于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水平,向物流全過程服務拓展,實現向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多元化格局的轉變。
物流是運輸企業在經營形式發展上的高級階段。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是未來物流業、運輸業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必須建立科學的物流運輸市場管理體系,加強運輸市場的組織與管理。
曲衍國建議:
1.以物流機構為依托,建立完善的貨源管理體系。
各地政府運輸管理和物流管理部門應打破區域壁壘,統籌規劃,以公路貨運樞紐、國有貨運場站以及當地物流中心、配載中心等機構為依托,建立貨源管理和配載體系。各地物流機構之間相互建立穩固的橫向聯系與合作伙伴關系,對過往車輛進行配載。對于長期穩定的貨源,雙向可實行定班定線運輸方式,合理安排運力,開展穩定的雙向物流,避免無序競爭。物流中心和配載機構應不斷拓寬服務范圍,擴展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由簡單的配載逐步發展為綜合物流服務。
2.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現代化物流信息系統。
全面推廣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GPS等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現代物流運輸的主要特征和發展方向,也是科學組織和管理物流運輸市場、提高汽車利用效率的重要技術手段。各地方政府、各地物流管理部門,應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積極建立社會物流信息平臺,物流企業、配載中心、汽車運輸企業等都應積極參與構建和使用物流信息系統,應采取一定的鼓勵政策扶持車輛裝備車載信息通信裝置,通過物流信息系統及時傳遞與掌握貨物資源和車輛資源信息,實現合理配載和車輛調配。
3.發揮第三方物流優勢,擴展服務功能。
在發展整車運輸的同時,要發揮汽車運輸靈活性的特點,開展零擔運輸、快件運輸等集零為整的集成運輸業務。發揮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優勢,根據客戶貨源的流向,科學規劃車輛運行路線,將小批量貨物進行集合,拼裝成整車貨進行同路運送,提高車輛實載率,減少迂回運輸,降低運輸費用。要樹立現代物流客戶服務理念,加強與客戶企業的密切合作關系,不斷拓寬運輸服務市場,擴展服務功能,創新物流運輸方式,引導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車輛的利用效率。
(中國汽車報記者陳建文亦對此稿有貢獻)
相關鏈接
中國是世界上公路運輸最具發展潛力的第一大市場。20世紀90年代,公路運輸首次超過鐵路,成為最大的貨物運輸形式。2000年,公路貨運量已占總貨運量的77.2%。中國以美國的NEWDEAL為藍本,投入巨資建立了全國高速公路網。截至2002年底,中國公路總里程達到170萬公里以上,高速公路25200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到2010年,全國總高速公路的里程將達到35000公里,全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和93%的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都將被高速公路所連接。
相關信息
2005年1月1日起,公路通行費降價。來自重慶的消息說:一輛載重20噸的貨車從重慶跑廣州,公路通行費比原來降低近1000元,而原先重慶至廣州,大貨車單程的通行費就要3000元左右/輛。當地實力較強的公路物流企業,均計劃在今年購進重型車,為做強長線運輸添置“糧草”。
“降低通行費,正規企業的利潤會有所回升。”順康物流一負責人表示,此次降價,調整了通行費與噸位的合理比價。實力強的企業可購買大貨車參與市場競爭,“小個頭”則退市,公路物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該人士透露,今年他們至少會買進5輛大貨車。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10~15噸貨車收費下調20%;15噸以上的收費標準降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