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營銷管理》2月封面給市場打上小公司的烙印
小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模式歷來不被大客戶所看上眼,尤其是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為了增強競爭力,不少小公司通過行業合并及購買方式建立品牌的策略漸漸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Joanna Smith Bers是一家總部在紐約的咨詢公司的經理,他并不介意談論作為小公司在管理咨詢業所受到的挫折:“我們沒有像伍茲那樣的明星蓋滿全美的電視,廣告牌,機場”,但他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很有信心。由于是小企業,得不到客戶的認可,公司一直猶豫是否要冒險拿出錢去做品牌。當調查品牌的建立是否值得時,一些專家認為傳統的廣告并不是小公司應該尋找的,與行業雜志保持良好的關系,更多地進行在線網站交流等卻更為有效。很多小公司或許不期望這樣的品牌努力對公司業務會有立竿見影的提高,但確實是個可以實現更多銷售額的方法。Smith說:“品牌對公司的銷售有一個長期的影響,我看到了一些積極的信號,我們和其他公司建立發展了聯系,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人們知道了我們的名字。”
《高成長企業》2月封面掌握博弈規則
博弈論是研究競爭的邏輯和規律的數學分支,最早是由1940年匈牙利的馮·諾依曼提出的,在1950年被普林斯頓·那什發展起來。一般的博弈問題由三個要素所構成:即局中人(players)、參與者、戰略等的集合,戰略(strategies)集合以及每一對局中人所做的選擇和贏得(payoffs)集合。博弈論對現代企業管理的意義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博弈論的研究成果可直接運用于現代企業的經營決策之中。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競爭日益加劇,行業內的競爭逐漸表現為幾個大型集團之間的直接對抗,企業在這種情況下的經營總體戰略和一般戰略決策必須在充分掌握競爭對手信息和策略的情況下進行。其二,博弈論對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和方式的改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企業運用博弈論進行這些問題的決策將使決策過程更加合理化。
《財富周刊》2月封面預測2005年全球技術發展十大趨勢
《財富》雜志預測,2005年全球技術發展將呈現十大趨勢。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博客,博客的繁衍速度達到每天23000個,平均每3秒鐘就有一個新博客出現,網絡上的博客作者數量達到500萬之巨。2003年僅有800萬美元投入到博客產業,而2004年的資金量達到了3300萬美元,整整增加了3倍之多。博客產業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微軟已經意識到了博客的力量,認為博客將成為繼電子郵件和短信后的第三種通信方式。同時,電腦和電器融合,微軟和英特爾聯盟將出現裂縫也將會是重要的趨勢。除了信息技術外,納米市場化、基因藥物、機器人更廣泛的應用甚至核能都將在2005年粉墨登場,扮演重要角色。
《金融時報》2月18日特別報道中國需求把歐佩克石油產能逼至極限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表示,到今年年底,石油市場供求形勢將非常緊張。下個冬季,在俄羅斯生產減緩的背景下,它將不得不以接近最大產能的水平產油,以滿足中國不斷上升的能源需求。該石油組織表示,今年第4季將不得不每日供應至少3010萬桶的原油,以平衡市場。這比該組織先前在1月份所作的估計提高了63萬桶/日,比12月的估計數字提高110萬桶/日。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測,到2005年年中,歐佩克的產能將為3150萬桶/日。去年秋季,歐佩克曾開足馬力產油,但產量增長令備用產能降低至30年低點,促使油價在2004年12月創下每桶55美元以上的名義最高紀錄。
《商業周刊》2月封面中國電信企業在成長
當全球網絡設備市場已經開始復蘇時,華為已躋身于這一競爭白熱化的領域。華為合作與交流部的副經理Richard Lee說,華為公司打算在2005年斥資400萬美元用來擴展歐美市場。現在他們正致力于研究新一代手機以面對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競爭。華為并不是惟一想要在國外發展的通信網絡公司,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中興,2003年在國際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達到了6100萬美元。分析家稱下一個要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公司就是港灣網絡,這是一家由前華為員工建立的公司,致力于發展新一代網絡數據設備。類似于華為這樣的中國電信公司所走過的道路反映了未來幾年市場的發展趨勢。
《世界經理人》2月封面歐萊雅的戰略招聘
讓歐萊雅中國總公司蓋保羅總裁感到最滿意的不是它已經取得的中國美容護理生產商前兩位的成績,而是其“在中國經營生意,最好的人選應該是中國經理人”的招聘理念。這個典型的歐萊雅人用各種耀眼的市場數據和業績指標,證明了他可以贏得來自中國市場的挑戰,在選才方面,他堅持幾個出發點,首先就是歐萊雅文化,在招聘人才的標準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條就是“能否與歐萊雅文化相結合”;其次是用發展戰略去“選型”,從戰略角度看,作為一家有潛力和雄心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跨國公司,擁有一批同樣有潛力和雄心的年輕人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蓋保羅還非常在意用溝通和寬容去引導新員工,用誠意去溝通公司的優缺點,在贏得員工的同時,也贏得了他們的心。
《格瑞貝斯環球財經報道》2月特別報道牽動全球貿易神經的中國紡織業
近期中國商務部宣布提高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對于中國的這一舉措,歐美國家認為中國只是象征性地對部分紡織品征收關稅,并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大多數紡織品制造商對于關稅尚能輕松應對,而紡織品制造商們也認為雖然征收出口稅將會對業務產生一定的影響,凈利潤率將有所降低,但稅率在可承受范圍內,并不會造成大的影響。相對于出口關稅,目前中國的紡織品制造商更加擔心美國會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專門的貿易保護措施,那樣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盡管中國已經意識到確保紡織品貿易平穩過渡到后配額時代的重要意義并主動采取限制措施,希望這一舉措對于平衡后配額時期的國際紡織品業的貿易糾紛,減少反傾銷調查事件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歐美國家對中國政府所采取措施的力度顯然并不滿意,其貿易保護主義情緒依舊高漲,并且不排除將會對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采取一定的措施。
《經濟學家》2月19日特別報道美實際利率過低不利全球經濟
盡管美聯儲近日將聯邦基金利率調至2.5%,但美國貨幣政策仍過于寬松,實際利率過低的不利影響已開始波及全球。除了對美國本土經濟的影響外,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通過美元貶值“出口”給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了抵消歐元走強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歐洲央行被迫將歐元區實際利率水平保持在零利率水平以下,由此造成歐元區國家的抵押貸款額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這種“外溢”效果還通過其他國家購買美元債券以及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顯現出來。2004年,美元在全球的供應量(包括美國基礎貨幣和全球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增加了25%,在排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外,這仍接近了30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一結果反過來又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
《華爾街日報》2月17日特別報道老齡化使中國將進入勞動力短缺時代
中國新增就業人口的增長高峰正在過去,開始迅速老齡化。到21世紀中葉,中國的年齡中值預計就會達到45歲,同發達國家接近。
目前,中國人口形勢的變化也已開始對就業市場產生影響。在經濟蓬勃發展、農產品價格不斷回升以及國家降低農業稅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農民工的供應狀況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緊缺的程度。假定中國經濟今后仍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增長,那么從目前的人口趨勢看,中國低技能初級產業工人的供應量從現在起將開始減少。未來15年中,每年因滿15歲而成為就業人口一員的人數會穩定減少,因此今后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將有更多提高工資的機會。而對那些失業的中年以上人員而言,他們重新就業的機會也將加大。中國可能將是第一個在實現富裕前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這將使數百萬的老年人處于貧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