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娘半老,也講究幾分姿色。唯獨端午節的粽子從里到外,還是千年一貫地一付滿眼滄桑的老面孔,任它怎地挑逗,我說什么也沖動不起來。所以,人家在為過端午節而忙碌,我總是麻木不仁地不屑一顧。
一天,暌違多年的忘年知己提著一盒禮品屈駕柴扉,真讓我喜出望外,我脫口而出:“啃了那么多年洋面包,還改不掉老家舊風俗,能不忘記行將就木的我已經謝天謝地,還要越洋過海帶它來作啥?”我接過禮盒一看,哇!是綠揚村酒家的粽子,剎時面紅耳熱起來,心里直怪自己口無遮攔。幸好他的機靈,說:“這雖是上海粽子,卻勝過舶來品的味道。”
落座上茶,我來不及問他別后往事,他即嘰哩呱啦地揭我“瘡疤”:
他出洋前那個端午節上午,提了一只“黃籃頭”的粽子來看我,一進門就拉直喉嚨:“師母,今天端午,中午吃粽子,我來給兩老過節。”老伴一聽來了勁,接過粽子下廚去了,等煮熱上席,看他倆吃得有滋有味,而我總提不起那種大快朵頤的興奮。他看我這付模樣,說:“你老對粽子有意見,總不能讓師母跟你一起‘絕食’吧?!總有一天我要讓你改掉對粽子的偏見!”
我聽罷他重提的舊事,索興挑明地說:“莫非今天你來糾正我的偏見?有這么大的本事?”
“那當然!”他信心十足地說。
老伴端來一鍋綠揚村的熱粽子,剛揭蓋只只碧綠鮮翠,滿眼春色;那升騰似煙的蒸氣夾著幽幽箬殼清香襲鼻而來,全無龍鐘老態,這美妙的第一印象開始動搖我對粽子的偏見。接著4個品種每種各選1只三人分而嘗之,慢嚼細品,果然佳韻別具,不同凡響。據忘年知己相告,這些新品粽子是由曾在境外獻技的該店全國烹飪大師李興福和高級點心師卓文光分別策劃和試制成功。
為了徹底摧毀我對粽子的偏見,他大概從大師那里偷來的“拳頭”在我面前“賣弄”,我只好甘拜下風,自認吃癟了,現在恭錄如下:
鮑魚花菇粽
鮑魚又名石決明,古稱鰒,自古為名貴烹飪原料,明清時列為“八珍”之一,質地肥厚柔滑,滋味鮮美雋永,有養血柔肝、行痹通絡之功。它與高蛋白、低能量、滋味鮮美的菌菇類為伍,包出的粽子難怪讓我傾倒。
干貝板栗粽
干貝和江瑤都屬貝類閉殼肌的干制品,是筵席常用的海鮮品,有“海味極品”和“海八珍”之一的美譽,是高檔烹飪原料,有滋陰、補腎、調中、下氣、利五臟之功。它與能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板栗為伍,也是相得益彰的粽子餡料。
金鉤蛋黃粽和松仁百果粽
前者金鉤俗稱蝦米、開洋,民間譽為海中珍品,不僅鮮美可口,還有補腎益陽之功;后者是甜味粽,其中松仁清皇朝列為御用珍品,有潤肺利腸之功。
以上這些粽子是李、卓兩位大師在印尼、泰國、香港、澳門時捕捉的靈感和自身的潛質結合而成的結晶,連行家們也推崇備至,我這個昏慵老漢當然該從偏見中覺醒。
吃吃談談,他神秘兮兮地“咬著”師母的耳朵,原來晚上要帶她去綠揚村吃“五黃”。他說:“古時五月稱惡月,蝎子、毒蛇、壁虎、蜘蛛等五毒橫行,民間就以吃黃魚、黃鱔、黃瓜、黃花菜和黃金(桂花)肉來強身健體,制五毒。”他頓了頓接著說:“綠揚村酒家為了順應民俗,以高廚們出色手藝烹制:能防衰老強體質的‘干燒野生大黃魚’;有補虛損、強筋骨功效的‘蒜籽烤鱔段’;能清熱止渴、解毒的‘蒜泥熗黃瓜’;能安神、消炎的‘鮑汁黃花菜’和能潤腸胃、生津液、澤皮膚的‘酥粒黃金肉’。”
我一聽有這么多好吃的,難道想撂下我?他說怕我有“新偏見”。我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只好以老作小,只好高舉雙手,投降就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