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供職于廣東的一家傳媒,每年有幾次去廣州總社開會、述職。在下榻的酒店飲早茶,是我的一大享受。自詡不睡懶覺的我,梳洗完畢即去餐廳,卻往往已有比我年長的老者在那里,手持報紙,“一盅兩件”,愜意地品味生活。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我,廣東的點心,皮分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七種,若排列組合,可以多達千種以上。這個位子他已經坐了二十年,天天來,還沒吃完呢!我當時只覺將他太夸張,后來才知道,粵式點心,至少有:包類(最招牌的有蠔油叉燒包、香菇滑雞包、羅漢齋包、蟹黃灌湯包、玫瑰豆沙包、酥皮蓮蓉包等)、燒賣類(干蒸鮮蝦燒賣、“市橋”白燒賣、網油牛肉燒賣、豉汁蒸排骨燒賣等)、餃類(鮮蝦餃、“娥姐”粉果、釀腸粉、豬腸粉等)、卷類(金華雞卷、火鴨粉卷、煎班卷、臘腸卷、百花魷魚卷、奶油雞蛋卷、奶皮山楂卷等)、扎類(用淮山、腐皮、雞腸將得切條的冬筍、冬菇、火鴨、面筋、荔芋、豬肝、雞肉、豬肚等原料扎好,入籠蒸熟)、盒類(云腿明蝦盒、荔芋蟹盒、百花香菇盒等)、角類(“鳳城”上湯魚角、咖喱牛肉角、家鄉咸水角、棗茸冰肉角、炸脆角等)、粽類(咸肉粽、枧水粽、裹蒸粽、蓮蓉粽、金華糯米雞等)、酥·撻類(核桃酥、蓮蓉甘露酥、酥皮蛋撻等)、糕類(臘味蘿卜糕、馬拉糕、白糖松糕、三色蛋糕、白糖倫教糕、鮮蝦多士等)、餅類(月餅、盲公餅、老婆餅、雞仔餅、咸煎餅等)、甜點類(生磨杏仁露、燕窩燉木瓜盅、雙皮牛奶、杏仁露、芝麻糊、綠豆沙、涼粉等)、小食品類(沙淇瑪、年晚煎堆、南乳崩砂、開口棗、蝦子面筋、碗仔翅、白云豬手等),盅、、飯類(廣州炒飯、瑤柱雞煲飯、臘腸魚腸煲飯等)、粥品類(生滾及第粥、荔灣艇仔粥、魚片豬紅粥、皮蛋瘦肉粥、八寶甜粥、滑牛丸粥等)、面食類(燴伊府面、魚蓉片兒面、家鄉炒米粉、錦鹵云吞、干炒牛河等)。甚至連蛇宴和“打邊爐”也算在其中。總之,廣州人“飲茶”,“飲”并不重要,茶也不講究(不比潮州人飲功夫茶),充其量滌蕩腸胃,以便進餐,品嘗“兩件”而已,與蘇州人(其實是揚州人)早上“皮包水”,或者上海人到“湖心亭”,乃至“來扇館”吃茶不一樣。點心、小吃,才是“老廣”的追求。
不知啥時候起,上茶樓不再是廣東人的專利,上海的時髦人也“愛上茶樓,愛上茶樓,為夸新富猛喝水”了。而請吃早茶,有時還有點“公關”的味道。
斗轉星移,與時俱進,上海人的“飲茶”也有了“升級版”,或曰“午間版”。愛睡懶覺的人,或者不得不睡懶覺的人(“夜神仙”),眼睛睜開,已是陽光燦爛。梳洗一番,踱到附近的茶餐廳,叫一壺茶,點幾樣點心,享受閑暇,已是中午時分。茶餐,也是OFFICE(辦公室)里帥哥、靚妹區別于“便當”的一種選擇。當然,這樣做并非為了省錢。有次一位富婆請客,6人在新天地一家餐館吃茶餐,買單時“排出”10張“青皮”,經理還說“很便宜的啦”。
我的宗旨是“適口者珍”。好不好,嘗過再說。延安西路水城南路口美麗華花園有一家“海逸海鮮酒家”,不但燕、翅、鮑和海鮮出名,茶餐也相當精彩。大廚是“順德幫”,那可是粵菜的發源地,粵廚的搖籃。一如福山是魯菜的發源地,魯廚的搖籃;抑或三林塘是本幫的發源地,滬廚的搖籃。“海逸”的豉汁蒸排骨、虎皮鳳爪很有味道,但最經典的還是酥、撻類的榴酥、叉燒酥、蛋撻。酥皮好吃皮難做,難就難在酥皮里牛油的份量。牛油多了會粘在一起,難以層次分明。而牛油少了又不會“松化”。要做到層次分明,入口即化,并非易事。此外,榴酥要真放一點榴,才會讓酥點有一點點榴味,卻又很香甜。叉燒酥里的叉燒不但味正,色也“正點”,真是那樣的“叉燒紅”。至于蛋撻,蛋香、奶香都要“到位”,食后難忘。
前文已說到,廣式茶餐里的“角”絕非“餃”。餃者如蝦餃,是用澄面和生粉和勻,用籮斗篩過,濾去粉粒,盛入盆內,用極沸滾的水沖入,即用木棍或筷子迅速攪拌,加蓋5分鐘,取出放在臺面,用手搓勻,再加豬油揉勻才成。這樣,蝦餃的皮子才會透明、好吃。加之蝦仁肥碩“彈牙”,蝦餃才特別鮮美。蝦餃是上籠蒸熟,而“咸水角”則是將米漿加入糯米粉搓勻為皮,而餡是菜粒、花生、咸瘦肉等為之,包完后脆炸而成。因它的外皮是一種密度較高的材料,炸后其餡中的汁醬,原味保留,故真能達到皮脆內滑的境界。
腸粉也是粵點一大佳點,但與腸絕對無關。這一大眾化食品,做時頗費功夫。米漿用籮斗篩過,比較幼滑,加入花生油攪勻,再用凍水攪勻,即可蒸制。“海逸”的腸粉不但粉好,即便用于蘸食的醬油也非常講究。那是將上等曬油,加入肉湯“拔成”,再加冰糖增鮮,老抽著色。蘸店里自制的這種醬油,腸粉特好吃。
粥也是“海逸”一大特色。煲粥要用“金風雪米”(金風所產粳米),米身粗短而圓,質松稔,色雪白。此米膠質大而又綿化,加腐竹使粥雪白而又增香。煲時必須待水沸滾時才落米,水要一次加足,絕不能中途加水。更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粥滾沸,這樣才能保持香滑,更有后味和余味,才會使人食而甘之。“海逸”一款“菜干蠔豉豬骨粥”,菜干、蠔干 (鮮蠔干制)等原料完全溶入粥中,味道真是好極了。
茶餐在上海“異軍突起”,說明飲食習俗是完全可以改變的。其變化依據食客生活節奏和口味的變化而變。那天中午,我在“海逸海鮮酒家”吃茶餐時,寬敞的大廳里座無虛席。人們靜靜,然而津津有味的吃、喝著,并無一位點燕翅鮑和海鮮。珍貴和厚重的佳肴要在晚上華燈初上時才享用。須知,在上午和中午起床后,喝茶滌蕩腸胃,“一盅兩件”同樣是難得的享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