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為什么 這么滑?對這個問題,科學界似乎多年就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冰刀或鞋底的壓力使冰的表層融化,使冰面濕潤;壓力消失,冰的表面的液體再度冷凝,這時的冰面已經變得比以前更加平滑。這個解釋看來非常完美,多年來竟沒有人仔細地驗證過其真偽。
后來,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化學家薩姆和物理學家胡福終于發現上述解釋并不完美。這兩位科學家對冰的平滑特性的解釋達到了原子水平。他們利用電子束轟擊冰面,同時使用儀器記錄下從冰面彈回的電子的角度和速度。出乎意料的是,電子彈回的軌道并沒有預計的那樣簡單,和從固體表面彈回的物體所沿循的軌道不一樣,電子撞擊到冰面似乎是變化不定的,使電子沿多方你向散亂彈回,薩姆認為,原因只可能是一個,即冰面的最上層并沒有真正冷凝,而是薄薄的一層水。這層水起著永久性潤滑劑的作用。當鞋底等物體壓到冰面時,水分子就會被壓到下面的細微縫隙中,從而使冰面非常平。這樣,冰面的摩擦力更小,所以就很滑了。
這兩位科學家還發現,當溫度降到零下22攝氏度以下時,冰面的平滑性能大大下降。這是因為,這樣的溫度可使液體功能的分子層數量減少,從而降低了冰面的平滑性。這是,冰的平滑性就和其他固體沒有什么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