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約有16萬人死于胃癌,近年來,年輕人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胃癌發生率有上升趨勢。由于80%的早期胃癌沒有癥狀,故此癥有“隱形殺手”之稱。為此,專家提醒:要警惕胃癌的蛛絲馬跡,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早期胃癌具有上腹部隱痛、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等癥狀。不過,這些癥狀均不為早期胃癌所獨有,故易被當作一般胃病而忽視,這也是胃癌病人就診過晚的原因之一。所以,醫師強調40歲以上的男性(嗜煙酒者35歲)若稍有上腹部不適,應予篩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癥狀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經臨床治療癥狀改善不明顯者,應考慮有胃癌的可能性。
迄今為止,胃鏡檢查仍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篩選方法。如上海某醫院門診胃鏡檢查26634例病人,檢出胃癌951例,占胃鏡檢查術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傳統習慣以及部分醫院胃鏡檢查掌握偏嚴,致使早期胃癌的檢出率難以提高。
胃癌的自然病史是一個較緩慢的過程,從早期階段發展到進展期約需要3年~4年時間,因此,高危人群每6個~12個月隨訪復查胃鏡較為合適。
早期發現方法
早期發現和診斷是治療的基礎,也是減低胃癌死亡率的關鍵一環。在診斷技術手段不斷提高的今天,是完全有希望做好這項工作的。
放射學檢查包括雙對比像、黏膜像、充盈像、壓迫像等多種檢查方法。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雙對比像與黏膜像清晰地顯示病變;壓迫像對胃下部、前壁病變的顯示尤其重要。這4種方法,可相互補充證實,提高惡性病變的檢出率。特別是隨著雙相螺旋CT以及CT模擬胃鏡的臨床應用,使得影像學方法檢測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大大提高。根據目前統計,CT模擬胃鏡診斷早期胃癌可達到70%以上,最小可顯示病灶的直徑達到1厘米左右。
內鏡由于早期胃癌并不具有特異性癥狀,所以,對40歲以上有明顯消化不良癥狀或癌前病變的病人,應作常規胃鏡檢查。
超聲內鏡檢查早期和進展期胃癌的準確率達90%,判斷癌種類型以及浸潤深度的準確率可達70%~80%。超聲內鏡還有助于發現早期胃癌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
高發的危險因素
在臨床上,有不少危險因素應加以警惕,以防止演變為胃癌。
遺傳。家族中有罹患胃癌史的人,得腫瘤的機會要比常人多2倍~3倍。原因可能是由于有較相似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
性別。已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老化。胃癌在50歲之后急速增加,年紀的增長構成了重要的致病因素。研究指出,這或許與萎縮性胃炎在老年人中的發生率較高有關。
血型。A型與其他血型的人相比較,得胃癌的機會多1/5。至于原因,目前并不清楚。
幽門螺旋桿菌:眼下發現,感染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無感染者的3-6倍。
食物。飲食的習慣和所攝入的食物,與疾病的發生有相當關系,據統計,喜吃醺烤的食物、燒烤的肉類及醬菜、咸魚等,胃癌的發生率較高。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食物的保存及調理方式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萎縮性胃炎。由于其胃酸分泌較低,胃黏膜也易形成腸上皮化生,造成胃癌的機會增加。年齡愈大,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腸上皮化生的比率也愈高。
惡性貧血。由于胃無法生產一種物質,使得維生素B12的吸收發生問題以致缺乏,從而導致惡性貧血。這些人有1%~12%會發生胃癌。
做過胃部手術的人。較常人患胃癌的比率高出2%~5%。癌變的時間大約在手術后的15年~30年之間。
胃息肉。若胃腺性息肉大于2厘米以上者,其中30%~40%會有惡性變化。此外,煙草和酒精的濫用,也會增加胃癌的發生機會。
保健原則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因此,保健的第一原則是多吃高纖維的植物食品,也就是素食。如無法放棄肉食,飲食也應以清淡為主,每餐的食物種類不要太多。攝入的食物太復雜,對胃部和整個消化系統都是負擔。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食物,因所需的消化液不同,如果同時食用,兩者都不能完整消化,會造成胃功能透支。沒有完整消化的食物也容易積存在腸內腐化,為有害細菌提供生長環境,構成了致癌因素。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同時攝入高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肉類不宜和米飯、面包同時吃,蔬菜可和碳水化合物或豆類配搭,但水果則應單獨吃。如果遵守這些原則,就不會對胃部造成太大的負擔而導致消化不良。每餐最好進食一些新鮮、沒有烹煮過的水果、蔬菜等,其中的維生素對預防胃癌頗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