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離婚的雙方來說,是互相解脫;但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場莫大的心靈打擊。
父母離異,使孩子不得不生活在一個不再健全的家庭里,這已經給孩子的心里投下一層厚厚的陰影,而一些感情走向破裂的夫妻,往往出于自己的某種需要,則更加重了對孩子的傷害。
比如,一些離婚夫妻或經濟上的原因,僅考慮到再婚問題,在離婚時把孩子當成了包袱累贅,你推過來他推過去,使孩子成了“多余的人”,小小年紀就嘗到了世態的炎涼和自私者的冷漠。
有的則是把孩子當成了發泄不快情緒的對象。
再有的是一味地溺愛孩子。一些離婚夫妻在良心上感到對不起孩子,懷著深深的內疚心理,特別是想牢固地樹立起自己和孩子的情感,在對孩子的態度上,表現為一味的溺愛,拼命的嬌慣。
與那些因對孩子懷有內疚心理而對孩子過分溺愛不同的是,另有一些離異父母,因為對自己的婚姻失去信心,對個人的前途也失去信心,于是便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渴盼孩子長大成人,有所作為。因此,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苛刻得不近人情。
據對1000個離異家庭子女的統計,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緒波動,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
一些為父母者,用離婚的方式來解脫他們的痛苦,然而任何痛苦的解脫,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但這種代價卻不應由無辜的孩子來承擔。我們不能阻止離婚的發生,但我們可以也應該向社會呼吁,為了孩子,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把離異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傷害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以便使這些孩子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要做到這一點,最為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權利。男女雙方緣分已盡,感情確實破裂,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離婚。這時,首先要想想孩子,比如沒有必要大吵大鬧,因為大吵大鬧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能協議離婚的,自行解決,協議解決不了的,訴諸法律,由法律來解決問題。總之,要好聚好散,文明分手。離婚后,也要文明相處,寬宏大量,盡量和對方保持友好,為孩子提供和父母相處的寬松的環境。無論你對對方有什么不滿,你都必須告訴孩子,我們都“很愛你”,“你是我們的驕傲”等等。如果你與孩子生活在一起,那么,在對方來看孩子時,應該提供最大的方便。如果孩子與對方生活在一起,即使你不愿見到對方,但你都要抽時間看孩子。在孩子的特殊節日,你們還應在一起,與孩子共度好時光。
要以平常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既不苛刻又不溺愛;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要如實告訴孩子家庭變故的原因,即使重新組織家庭,也要尊重孩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