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三個月前,一件繪有鬼谷下山的元青花在英國佳士得拍出1400萬英磅,折合人民幣2.3億元,創出中國藝術品有史以來的天價,令中國藝術品市場為之一震。傾刻,一件乾隆御制琺瑯彩雙耳瓶就以超出元青花拍賣估價8000萬的天價在10月23日香港蘇富比的拍賣場上亮相。這件僅有巴掌高的小小瓷瓶,是有史以來拍賣估價最高的中國瓷器。當時鬼谷下山元青花在拍前的估價僅為1000萬港幣,而這件清乾隆琺瑯彩[古月軒]錦雞圖雙耳瓶拍賣估價高達9000萬港幣,足足超出元青花拍賣估價8000萬港幣。面對蘇富比的“叫板”,佳士得將在11月27日舉辦的拍賣中不僅推出一對估價在8000萬港幣以上的清雍正粉彩\"平安祝壽\"盤,而且又推出一件元青花\"錦香亭\"人物罐,估價3000萬港幣。針對一個時期以來,中國瓷器在拍賣市場上屢創天價的事實,我們采訪了一些業內專家、學者、行家,他們精彩的觀點、淵博的知識令人興奮不已。現將我們的采訪整理如下,與廣大《收藏界》的讀者共饗。
■成交價能超過鬼谷下山元青花嗎?

李知宴(著名陶瓷鑒定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琺瑯彩是宮中御用的東西,原來就比元青花貴,咱們拭目以待吧。
馬未都(著名收藏家,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館長):琺瑯彩瓷器是清代瓷器里頂級的東西,理應它最貴。而且最近中國藝術品市場太熱了,一場拍賣會上一張程十發的畫已經賣到一千多萬元。這件琺瑯彩瓷器貴出程十發的畫十倍不過分吧?至于成交價能不能超過鬼谷下山元青花,不好說,但成交價至少應該是1~2億。
周繼海(北京中鼎信文物公司總經理):起拍就將近一個億了,最終會拍到多少錢?這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我認為拍多少錢其實是次要的,這件琺瑯彩瓷器價值的攀升應該是無量的,也就是說未來升值的空間無限大。今天它成為價格顛峰上的器物,明天,后天,甚至幾百年后它永遠都會穩坐在中國陶瓷價格的顛峰上。現在買的貴的東西,以后會更貴。
馮小琦(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琺瑯彩瓷器在歷史上本身就很珍貴,傳世的琺瑯彩瓷器從造型、繪畫、工藝等方面都極為精彩。我估計拍賣成交價要上億,但能否超過鬼谷下山元青花的價格,不好講。
沈恩文(蘇富比拍賣公司陶瓷部負責人):這件瓷瓶的拍賣估價是9000萬港幣,這個估價是迄今為止中國文物最高的,前段時間拍賣的鬼谷下山元青花估價是1000萬港幣。
|
|
|
|
|
余根暉(中國收藏交易網首席執行官):我認為這只估價近億元人民幣的乾隆御制琺瑯彩雙耳瓶最終的成交價可能會低于“鬼谷下山元青花”,那終究是個特例,國際市場目前趨于良性與理性。我相信超過2.3億的中國藝術品會出現,但可能是若干年后了。
○背景小資料:這只瓷瓶本是清朝皇家舊物,它曾經于1975年在英國佳士得公司的拍賣會上拍賣,當時的成交價格是1.6萬英鎊,被一位名叫羅杰·梁的香港收藏家買走。梁先生曾經出過一本書,其中就收錄了這只瓷瓶。上個世紀80年代,梁先生把這只瓷瓶轉手賣給了另一位收藏家,這位收藏家不久前將其拿到蘇富比公司拍賣。蘇富比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出于種種原因,不便透露這只瓷瓶委托方的姓名和身份,也不便透露其是來自香港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不過倒是有很多臺灣和香港的收藏家對這只小巧的瓷瓶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
|
|
|
■琺瑯彩瓷瓶為何價位如此高?
沈恩文:琺瑯彩瓷器的圖案分若干等級,花鳥圖案的等級最高,花鳥圖案中,又以錦雞和孔雀為極品,因為這兩種鳥的羽毛色彩豐富而艷麗,不但燒制難度大,而且觀賞性也最強。同樣的琺瑯彩瓶世界上還沒有見到,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只類似的,但圖案和形狀都稍有區別。這件乾隆琺瑯彩雙耳瓶瓷胎精亮,花石錦雞圖色彩絢麗,構圖及風格頗具郎世寧之畫風。
馬未都:如果把琺瑯彩看作一個品牌,那么這個品牌從康熙、雍正、乾隆的時候就已經奠定了。琺瑯彩進口料和國產料的分別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東西是由故宮造辦處燒造的。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鎮燒,唯有琺瑯彩瓷器是在故宮內燒。故宮造辦處就是現在的西華門。
○背景小資料:這種琺瑯彩的瓷瓶十分罕見。琺瑯彩是康熙年間由法國傳教士傳入中國的一種顏料,康熙年間開始試驗在中國瓷器上使用,但是不很成功。雍正年間,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燒制并不十分重視,到了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鼎盛,乾隆皇帝喜愛西方文化,琺瑯彩瓷器的燒制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燒造數量依然不多,所以今天成為瓷器收藏中的極品。
■現存的4件琺瑯彩瓷瓶為何題材多是錦雞?
朱湯生(蘇富比亞太區總裁、中國陶瓷首席鑒定官):由宋代開始,錦雞已成為花鳥畫里常見的主題。現藏山西省博物館畫家王淵(1280-1350年)的《花石錦雞圖》即為一例。這件琺瑯彩創燒時,在清宮作畫師的意大利籍傳教士朗世寧《錦春圖》便是此題材當中的頂峰之作。這四種不同的構圖和花鳥在瓷器上的位置、布局顯然受到了宮廷繪畫的影響和啟發,多多少少都帶有朗世寧西洋畫風的味道。除天津博物館的玉壺春瓶外,所有錦雞都棲于樹干上,側旁飾以粉紅玫瑰。庭院峋石只出現于天津博物館的玉壺春瓶和這件錦雞圖雙耳瓶。錦雞的翎毛非常的華麗耀目,本身就是畫師非常鐘愛的題材,而琺瑯釉富麗多姿的色彩正好讓畫師能一顯身手。
■北京故宮是否有同類器型瓷瓶?
耿寶昌(著名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知道天津有一件,北京故宮里還有特別好的琺瑯瓷,但沒有與這件瓷瓶類似的器物。
李知宴:我從故宮退休很長時間了,記得原來故宮里琺瑯彩的東西是不能隨便看的。當然,因為工作的關系,我也看到了故宮收藏的一些琺瑯彩瓷器,非常精彩。但沒有見到同類器型的瓷瓶。
馮小琦:溥儀于1924年出宮后,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集中將康、雍、乾琺瑯彩瓷器陳列在端凝殿,也僅有200余件。臺北故宮有25248件清宮舊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及明代官窯瓷器收藏均占優勢,著名的清代康雍乾故宮三朝琺瑯彩瓷器絕大多數都藏在臺北故宮。
馬未都:這件東西器型跟臺北故宮那件接近,但比那件好。昨天我去看預展時,有人說這樣的東西故宮里有一大堆,我覺得那都是胡說八道。
○背景小資料:琺瑯彩瓷器創燒于康熙年間,沒落于乾隆末年。由于皇宮燒制琺瑯彩不計成本,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品稀少而百姓根本看不見,所以琺瑯彩瓷器傳世數量有限,彌足珍貴。皇室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而獨攬琺瑯彩瓷器的燒制和使用權,致使民間藝人們根本看不見琺瑯彩瓷器成品,更談不上學習燒制過程,所以當官窯不能再燒制這種瓷器時,這種瓷器的燒制技術也就失傳了。
■這件琺瑯彩雙耳瓶是最好的嗎?
馬未都:這件琺瑯彩是乾隆御制的,應該是乾隆皇帝把玩過的東西。而且完整的琺瑯彩瓷器立器,進入市場的就這一件,其他兩件都有傷殘。圖錄刊登了已知的四件。我不敢說這件肯定就是最好的,但就目前已知的琺瑯彩瓷器來說,這件肯定是頂級的。
周繼海:如果縱向比較,琺瑯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橫向比較,我們知道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瑯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里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說這件東西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和最高的工藝水準。
○背景小資料:琺瑯彩瓷器是一種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它的制造過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鎮用高溫燒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以琺瑯料施彩,最后放進爐中以低溫燒成。
■琺瑯彩瓷釉面色彩分高下嗎?

馬未都:這次蘇富比拍賣還有一只康熙琺瑯彩碗估價800多萬港幣,比這件乾隆琺瑯彩瓶要低十倍。什么原因呢?因為那只碗的釉面是胭脂紅,而這件瓶的釉面是白色的。琺瑯彩最貴的都是白色釉面的東西,彩色釉面的價格就稍低一些。康熙時制造的琺瑯彩釉面幾乎是全彩,而雍正時期是有彩有白,乾隆時期大部分是白。
周繼海:東西沒有高下之分,價格可能有高下之分,這是市場的原因。因為琺瑯彩在白色底上顯得更漂亮,視覺上特別突出。所以白釉面的價格會高一些。
蘇富比拍賣圖錄:這四件琺瑯彩錦雞花瓶都是中國琺瑯彩瓷器藝術之最,均屬舉世無雙的絕品。若論最能襯托錦雞翎毛的絢麗和風姿,非晶亮無瑕的白瓷釉面莫屬,其他質料器物都難以比擬,望塵莫及。
○背景小資料:琺瑯彩是用琺瑯質與樟腦油調和而成的,因其彩料的質地像料,所以稱作料彩。琺瑯彩料的彩、品種非常豐富,這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的。主要品種有白、綠、黃、藍、紫、礬紅、胭脂紅、赭、墨等,且有濃淡之別,更有中和色出現,如倭瓜黃、杏黃、蛋黃、葵綠、孔雀藍、孔雀綠等等難以計數。
■教你一招:如何鑒別琺瑯彩真偽
從胎體上看:真品的胎體質量均十分高,胎骨細,露胎的底足均十分細潔,以雍正器最為細滑。康熙器胎體比后兩朝稍厚。仿品胎體一般力求平整,但燒造后可能出現誤差,不是胎體過厚過重,就是過薄過輕。足體絕大多數胎質較疏松。
從釉色上看:真品的釉色細潤潔白,十分滋潤,光澤平和。仿品的釉色顯得蒼白,有剌目感。
從造型上看:清三代琺瑯彩造型多為盤、碗、碟、姨和瓶類造型,幾無其他型制,如發現造型不符者應引起注意,但造型相同者,也未必是真品。
從彩繪上看:康雍乾器通常以紅藍綠等色彩作器表釉面裝飾,施繪十分均勻。仿品色調濃淡不一,有涂抹的痕跡。
從落款上看:凡落“古月軒”款的作品,均為清末民初贗器,凡器身題寫朗世寧制款識,底書雍正、乾隆官款者也均為民國仿制。康熙琺瑯彩瓷器的款識只有“康熙御制”這一種寫法,是四字兩行在雙線欄內寫的,字體勻稱,界于宋體和楷體之間,書寫材料是藍彩料或紅胭脂水。雍正早期類似于康熙年間,“雍正御制”為四字兩行的楷書款,但寫款的材料用的是青花。到了雍正中期,雙圓圈線內用楷書寫“大清雍正年制”最為盛行,書寫材料仍是青花。雍正晚期,款識又變成了在雙線方欄內書寫“雍正年制”,四字排成兩行,書寫材料又變回胭脂水和藍彩料,但也有個別不加雙線方欄的。乾隆款識上前期用“乾隆年制”的藍料彩款。乾隆中期,“乾隆通寶”四字楷書款流行于當時生產的一種高足杯中。
從仿制方式上看:琺瑯彩的仿制主要有兩種方式:
舊胎畫新彩。這種仿制品的造型、胎質、釉色與真品相差不多,但由于素胎往往保存方式不當,掛釉繪彩燒制后,仔細觀察會看到底色上有臟東西,再有后掛彩燒制的多是經過幾次燒制才完成,太過于求似,難免弄巧成拙,匠氣十足,終究得不到前人燒制琺瑯彩瓷器的真諦,時常有釉下劃痕、錯字等需仔細研究的地方。
新胎新彩。即胎、彩、釉都是新仿的。造型上缺乏“康乾盛世”的風格,釉面也會有棕眼桔皮釉之類的現象。用彩上常常用粉彩代替料彩,彩繪太厚膩,畫面沒有一氣呵成的氣勢。
琺瑯彩和五彩、粉彩的區別:琺瑯彩的彩料還有“洋為中用”的成分,是從歐洲進口的。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化學成分“硼”,而在琺瑯彩中有。琺瑯彩中含“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黃色為氧化鐵,而琺瑯彩中黃色的成分是氧化銻。琺瑯彩還有用康熙前沒見過的膠體金著色的金紅。
○背景小資料: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于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后來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琺瑯彩瓷器燒制成功于康熙年間。
編后語:
三個月前,英國佳士得拍賣公司一位人士曾說:“元青花拍出2.3億這一中國藝術品的世界紀錄,在之后的一兩年內恐怕難以被突破”。話音猶在,一件巴掌高的乾隆御制琺瑯彩雙耳瓶就以拍賣估價9000萬港幣的天價成為中國藝術品的最高拍賣估價。這究竟是拍品品質的體現,還是拍家的較勁呢。看來,在藝術品市場上還是勿輕言“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