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貴刊由襲迅先生所著《乾隆青花文房四件套瓶賞讀》一文,就文章內容和套瓶實物圖片,談一點本人的看法與龔先生商討。
乾隆時期的瓷器品種繁多,花樣紛呈,各種奇巧之物,造型規整,精美華麗。就觀賞的瓶類來說,創燒了轉心瓶、轉頸瓶、交泰瓶,這些瓶體的部分結構雖能活動,但不可分開。胎體之間能活動又可分開的瓶只有
“盒瓶”,造型為折沿小撇口,細頸,扁腹,腹部可分上下兩節,上節有底呈瓶狀,下節呈盒狀,上下可扣合為一器呈瓶型,寓意“心氣和平”。但至今有關套瓶的文字資料未見報道。套瓶的傳世實物在清末民初才出現。現有一件清末民國景德鎮生產的套瓶實物與龔先生所介紹的青花套瓶相一致。此件色地粉彩圓開光鏤雕云龍紋套
瓶,通高35.7厘米,整體為高足葫蘆瓶造型,分開為玉壺春瓶、筆缸、底座三部分,與乾隆時期的盒瓶的造型風格比較接近。此瓶造型規范,周身運用了鏤刻雕印手法,工藝精細美觀。釉彩涂染堆厚艷麗,為民國粉彩釉的表現風格,“大清乾隆年制”篆刻印款。
從龔先生文章中所介紹的青花套瓶圖片看,其紋飾及青花呈色與本人收集的乾隆青花器物與瓷片的紋飾風格和青花呈色有所差異,與晚清光緒仿乾隆青花花觚的胎質、青花呈色相近似。更重要的一點,文章中未提及露胎的胎釉交接處有一些極細小的顆粒。如乾隆真品用手摸足部胎釉交接處略有細粒感,這是我們鑒定乾隆器物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點。
(責編: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