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覺靜默起源于古印度哲學瑜伽(yoga) 學派。瑜伽術也有許多門派,超覺靜默是以心理鍛煉為中心進行心身鍛煉的心理鍛煉部分。它是一種不斷發展的心理自控療法,其要點是端正姿勢,調控呼吸,閉目安神,內視自己,控制感覺,把意識集中于一點,逐漸進入萬念皆空境界。
全套超覺靜默法分三個連續進行的階段,即靜坐、調整呼吸和默念“真言”。
超覺靜默的第一步是調整姿勢,其基本姿勢是靜坐。傳統的靜坐方式是“結跏趺坐”,此種方式較難掌握?,F在用于強身治病可以采用“穩坐”姿勢,即盤腿而坐。首先使左腿彎曲,腳尖的一半插入右大腿的下邊,然后再使右腿彎曲,插入左腿腿肚下邊。為了保持上身正直,可以坐在一個厚坐墊上。雙目輕閉,下頜稍微內收,面向正前方,兩肩自然下垂,兩手掌輕輕放在大腿的中央位置,手指并攏,手腕放松。
第二步是調整呼吸,即所謂“調息”。根據呼吸系統功能接受“隨意神經”和“自主神經”雙重支配的特點,調息可以通過“自主神經”,調整內臟器官和大腦。開始是自然呼吸( 胸式呼吸),慢慢練深呼吸( 腹式呼吸)。先盡量慢慢鼓肚子,深深地吸一大口氣,接著再慢慢地癟肚子,把氣緩慢地吐出來,如此反復練習。經長期鍛煉后,呼吸次數可以逐漸減少。剛開始1 分鐘十幾次,以后減到7—8 次,最少的可以減到5—6次。調息要慢慢練習,不要急于求成。堅持鍛煉,功到自然成。為了排除雜念,集中精神,可以應用“數息法”,即默數呼吸次數。練習腹式呼吸,同時數息,心身結合,效果最好,可以達到萬念俱空,腦像晴空一樣清澈明快。
第三步默念具有真理性的“真言”,這是最后一個步驟。默念真言時,要繼續原來平緩的腹式呼吸,但自動停止數息。這時的腹式呼吸比數息時變淺,稍輕。默念真言時,雙手抬起,在體前正中央處搭在一起,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拇指抬高,右手拇指指甲頂在左手拇指指肚上部。佛教徒在作超覺靜默時,采用的真言是“南無妙法蓮華經”。我們的目的在于運用超覺靜默強身治病,應當選擇有益于心身健康的真言,如采用《黃帝內經· 素問》中“志意和,則精神專注,魂魄不散,五臟不受邪矣”,“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真言;或者采用當代人們更易理解的真言:“放松,入靜可以防治疾病。”原則是,選擇的真言應是真實的、代表人們的愿望、信念和經過努力能夠促使其成功的座右銘。
生理學研究指出,超覺靜默的過程和身體積累壓抑的過程恰恰相反,壓抑導致心率增高,呼吸加快,血壓升高和精神激動;超覺靜默則降低心率,減慢呼吸,降低血壓,導致全身松弛。在超覺靜坐的過程中,氧氣的消耗量迅速降低,故它可大大減少入睡時間,使失眠徹底消除。此外,超覺靜默對于各種心身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等的治療也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