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課:學會判斷你的皮膚類型
干性皮膚:皮膚皮脂腺分泌量少,比較干燥,角質層水分含量低于10%。皮膚毛孔不明顯,但容易產生皺紋,對日曬、風吹等外來刺激較敏感,容易產生紅斑反應或者干燥皸裂。
中性皮膚:最為理想的皮膚類型,其皮脂分泌和水分含量基本保持均衡,能根據季節的變化自動調節到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油性皮膚:多見于青年人、中年人以及肥胖者。此種類型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正常,但皮脂腺分泌旺盛,常常導致痤瘡以及脂溢性皮炎。但油性皮膚往往對外界刺激具有較強的耐受性,不宜產生皺紋,因而耐衰老。
混合性皮膚:這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皮膚類型。一般在T區表現為油性皮膚,在兩頰等面部其他區域表現為干燥脫屑等干性或中性皮膚特征。
敏感性皮膚:多見于過敏體質者,較常人更容易發生面部過敏現象如紅斑、丘疹、滲出等。對外界各種刺激較為敏感,有的表現為對日光中紫外線的抵抗能力較弱,有的則對冷、熱等物理性刺激或化學物質耐受性差。值得注意的是,平日皮膚正常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7天~10天里,有時皮膚狀態可發生變化而成為敏感性皮膚,所以,在這段時間內需要特別注意皮膚的護理。
第二課:不同膚質的基礎保養流程
干性皮膚:每天早晚使用35攝氏度~38攝氏度的溫水輕柔沖洗臉部,可使用含脂類的皂類,或者直接使用不必沖洗的潔膚霜,把對皮膚的刺激減到最低。清潔后,可用些溫和舒緩的爽膚水,以保濕效果為第一訴求。最后涂上含油量較高的膏霜類潤膚產品。
中性皮膚:洗臉時,建議選用pH值呈弱酸性的乳狀洗面奶或者皂類。爽膚水以兼具保濕和緊膚功效的為好。對于理想的中性皮膚而言,潤膚露的選擇面就比較廣了。
油性皮膚:用pH值呈堿性的皂類清潔臉部。適合有緊膚收斂效果的爽膚水,選擇一些含有粉末的爽膚水,可以吸附油脂,令皮膚感覺舒爽。至于潤膚產品,可使用清爽一些的乳液。
第三課:防曬很重要
皮膚科醫生一般都比較重視防曬這一點,因為紫外線不但可以造成皮膚的色素沉著,還會促使皮膚的光老化,這些與中波紫外線UVB密切相關。而紫外線中的UVA除了穿透力強,除對皮膚的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產生不利影響外,還可以增強UVB的作用。保護肌膚的最后一道牢固防線,要從注意日常的防曬開始。生活中一般選用SPF15左右的防曬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