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之間,備受女性寵愛的歐萊雅、美寶蓮等大牌被FDA列入了“黑名單”,入選理由則是“未經安全鑒定”,那我們還有多少選擇?從美容院高價買來的護膚品效果確實不錯,但停用之后,一度被“精心呵護”的臉部皮膚立馬開始抗議了,又紅又腫,過敏了,難道用護膚品也會上癮?
化妝品是女性用來修飾“面子”的,可是,它在帶給女性美麗的同時,也帶來了皮膚的傷害。衛生部公布的2004年化妝品皮膚病發病總數比2003年增加了72.9%,而且,化妝品造成的難以恢復或不可逆皮膚損害的嚴重病例也在增多。
近日,多家媒體援引英國《泰唔士報》的報道稱,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要求美國境內的化妝品生產商在其產品包裝上應注明“警告——該產品未經安全鑒定”字樣,否則將受到查處。此次遭到美國FDA警告的9大品牌,大多是我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歐萊雅、伊麗莎白·雅頓、妮維雅、美寶蓮、多芬、聯合利華、寶潔、圣伊芙、杰根斯。
是什么讓這些女性平素的“寵兒”一夜之間上了“黑名單”?
企業說法:FDA標準滯后
歐萊雅(中國)公司公關總監蘭珍珍解釋說,在美國,化妝品生產實行備案制,企業實現化妝品生產的唯一條件就是,使用的原料成分必須在FDA允許的范圍內。一直以來,所有的公司都是按照FDA所列的原料成分單子進行生產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公司開始希望嘗試使用一些FDA所列名單之外的原料成分。針對這種情況,FDA就發布了這樣一個警告,要求在產品包裝上注明“警告——該產品未經安全鑒定”。
專家說法:我國審批嚴格
但生產廠商的這番解釋似乎并未完全打消女性對進口化妝品的疑慮。為此,我們特地請教了專家。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鄭志忠教授認為,化妝品使用的安全性永遠是第一要考慮的因素,消費者應對相關產品提高警惕,但如果我國相關部門未發出警告,就表示這些產品是通過了嚴格審批程序的,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因為,我國的化妝品管理是十分嚴格的。此前,對化妝品生產實施的是準入制,對化妝品企業實施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管理,普通化妝品必須經過嚴格檢測,取得“衛妝準字”方可上市;特殊用途化妝品,則需要取得“衛妝特字”方可上市;對于進口化妝品,同樣要上報衛生部,獲得“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且有效期為4年,其原料的安全性都經過了嚴格審核。從去年開始,我國對普通化妝品,包括進口普通化妝品也開始實行備案制,加強事后監督,目前已在全國各地的醫院建立起了42個化妝品皮膚不良反應監測點。
進口化妝品的陷阱
鄭教授指出,進口化妝品的配方主要以制造國消費者的膚質為標準,未必符合我們的需求。此外,這些產品中也可能摻雜假冒偽劣產品。
陷阱一:批準文號過期
不少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化妝品時,對產地、生產日期以及有效年限比較留意,可往往忽視了進口化妝品的衛生許可證是否過期。我國衛生部規定,“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有效期為4年,逾期而未申請者,是明令禁止銷售的。比如,某款產品的衛生許可證批準文號為“(97)衛妝準字”,這表明是1997年批準的,現在已經過期,不得進入市場。
陷阱二:冒牌貨不少
一些不法商販或店家,唯利是圖,將偽劣產品貼上進口化妝品的標簽,高價出售。《瀟湘晨報》曾報道,長沙某超市11個品種的“進口化妝品”,全是“三無”產品,其中一套名為“資生堂盼麗風姿護膚”五件套化妝品,其標簽上的批號為(97)衛妝準字02-JK-6655,而事實上,這是一種液體抗汗除臭劑的批號。
Tips:進口化妝品通用標簽怎樣才算合格
進口化妝品應標明原產地名、制造者名稱、地址或經銷商、進口商、在華代理商在國內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標明進口化妝品衛生批準文號;同時使用規范的漢字標注各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