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強制性婚檢的取消,新人的婚檢率一下子降到了最低點。但是,這種“方便”是以胎兒患病率增高為代價的。好在許多“準媽媽”與“準爸爸”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采取了加強孕期檢查這一補救措施。但是,孕期檢查的項目有很多,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其實,在不同的時期,檢查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大致看來,至少應分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3個階段。
孕早期(懷孕1個月~3個月)
常規檢查
測量血壓和體重,是每次產前檢查的保留項目,而首次檢查這兩項的結果,有助于醫生掌握“準媽媽”的健康狀況,如果以后某次檢查顯示孕婦的血壓或體重上升得比較快,醫生就會有所警覺,并采取相應的方法解決。
第一次到醫院檢查,一定要空腹——醫生會從你的靜脈采一小管血,目的是查血型、血紅蛋白、Rh因子、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及梅毒抗體,看看有無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等。
在胎兒3個月左右,醫生會借助婦科窺器勘測一下你的陰道、宮頸,看看生殖器官發育是否正常;觀察陰道黏膜有沒有充血,陰道分泌物的顏色、量是否正常,是否有異味。如果早孕期間有出血現象,千萬別對醫生保密,這時你需要仔細檢查出血的原因,以了解是與陰道、宮頸糜爛有關還是先兆流產,從而為治療提供依據。另外,白帶檢查有助于弄清陰道內是否有滴蟲、霉菌存在,必要時還要進行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檢查,以防這些感染影響胚胎發育,誘發流產。
如果你家有寵物,那么,在懷孕3個月左右一定得做一項名為TORCH(弓形蟲)的化驗。這是因為,很多哺乳動物都可能傳染弓形蟲,貓狗是最危險的傳染源。即便你不飼養小貓小狗,為了保險起見,最好也做這項化驗。因為,弓形蟲對胎兒有巨大的殺傷力,能引發流產、死胎及新生兒疾病,或出生后有眼、腦、肝臟的病變和畸形,如視網膜炎、白內障、腦內鈣化、腦積水、智力障礙、黃疸和肝脾腫大等。假如不幸感染,須作進一步檢查,必要時應中止妊娠。
高齡孕婦注意事項
卵子的老化與年齡的增長成正比,35歲以后老化的速度更快,可能形成不正常受精卵,這對寶寶的發育不利。所以,在懷孕后40天~70天可以去醫院做絨毛膜檢查,以及早診斷各種染色體病和先天性代謝病。該檢查對胎兒和孕婦沒有什么不良影響,無須顧慮。若是正常,能讓你心里踏實;萬一發現胚胎有問題,做個取舍,這可是保證優生的關鍵一環。
特殊檢查
多數婦產科大夫都不主張18周以內的孕婦做B超,尤其是在懷孕12周以內。因為,過多的B超,可能是胚胎細胞分裂與腦成形異常及胎兒骨骼發育不良、畸胎或死胎的“兇手”。但是,如果孕婦在早期出現令人揪心的情況,如陰道流血、突然腹痛,那么,借助B超來確定胚胎是否存活,能否繼續妊娠,有無異常妊娠像宮外孕或葡萄胎,則是最直接和可靠的手段,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才是明智的做法。惡心、嘔吐是孕早期的正常表現,但如果嘔吐劇烈,也需作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不是葡萄胎、雙胞胎和多胞胎。倘若子宮大小與停經月份不符,第一次照B超的時間也得相應提前,目的是確定有無子宮肌瘤、子宮發育異常和胚胎發育異常等情況。
孕中期(懷孕4個月~6個月)
對多數“準媽媽”來說,孕中期是最舒服的階段。身體上的反應基本上消退,食欲逐漸好起來,恢復了體力,也就不用擔心流產了。不過,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體檢可有可無,如果隨意拉長兩次檢查的間隔或干脆兩次并作一次,都可能因小失大,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常規檢查
胎齡越大,超聲波對胎兒的影響越小。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準媽媽”在20周后做第一次B超,以便準確地診斷胎兒是否畸形、觀察臟器的活動狀態;對那些高度可疑的胎兒,像無腦兒、腦積水、神經管畸形中的腦脊膜膨出、臍帶異常、消化道異常、連體畸形、小頭畸形等,能很快給出答案。
如果“準媽媽”的血型為Rh陰性,“準爸爸”的血型為Rh陽性,有可能導致母嬰Rh血型不合,嚴重的會出現胎兒宮內死亡、新生兒核黃疸或新生兒溶血癥。所以,如果夫妻雙方血液上“沖突”,“準媽媽”要作進一步的血液抗體檢查,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另外,“準媽媽”應再查血紅蛋白,如果有貧血現象,需作及時治療。
在懷孕6個月左右,醫生會用骨盆儀測量骨盆的入口、出口和直徑的尺寸,獲得有關產道的信息。這項測量對初產婦尤其重要。不過,骨盆狹小并不等于一定要剖腹產,這要看嬰兒的大小,尤其是頭部的大小。
測量血壓是每次檢查的保留項目,以了解孕婦有無高血壓、低血壓。如血壓升高,則有妊娠中毒癥的危險,醫生會采取措施以及時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高齡孕婦注意事項
孕婦年齡越大,胎兒患Down綜合征的概率就越大,所以,進行羊水穿刺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對于那些有遺傳病、染色體異常等家族病史,或超聲波掃描等檢測發現異常的孕婦,如血友病、紅綠色盲、先天愚型、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癥、ABO血型不合,胎兒DNA顯示患有地中海貧血、孕婦疑似感染風疹病毒等,最好作羊水穿刺診斷。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檢查切忌在孕早期進行,以防胎兒畸形或流產。
特殊檢查
一些“準媽媽”在懷孕6個月左右,腿、腳會有明顯的水腫現象,這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尿檢必不可少。如果尿中出現蛋白,血壓開始升高,則表明孕婦患有妊娠中毒癥,必須臥床休息,嚴密監測水腫、蛋白尿發展情況以及腎功能,適當限制飲水量和食鹽攝入。
懷孕中期,“準媽媽”對腹痛一定要特別警覺,因為這可能是不祥的征兆。如果腹痛逐漸加重,伴有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四肢冰冷等癥狀,胎動感減少甚至消失,或者與平時有異,就要馬上去醫院,絕對不能耽擱。
孕晚期(懷孕7個月~10個月)
越到臨產期,檢查越頻繁,大約一周一次。這時孕婦要細致再細致,密切觀察,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有什么“風吹草動”。
常規檢查
這個階段“準媽媽”一般要做兩次B超,分別安排在懷孕第34周和第37周~38周。目的是監測羊水量、胎盤位置、胎盤成熟度及胎兒有無畸形,了解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最后一次B超檢查將為確定生產的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據。
從懷孕第37周開始,孕婦每周要做一次胎心監護,借助儀器記錄下瞬間的胎兒心率的變化,這是了解胎動、宮縮時胎心反應的依據,同時可以推測出宮內胎兒有無缺氧。如果“準媽媽”有合并癥或并發癥,最好從懷孕第28周~30周開始做胎心監護。
高齡孕婦注意事項
孕期高血壓對孕婦和胎兒都會造成危害。高齡“準媽媽”發生妊高癥的比率是年輕孕婦的2倍~4倍,容易并發流產、死胎等不良結果。如果孕婦的糖代謝出了毛病,就有可能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在“準媽媽”中,這是個不小的比例,這會引起孕期合并癥、增加各種感染的發生率;會導致胎兒增長過快、體重超標和提高難產、剖腹產的比例;致使羊水過多引發早產、新生兒低血糖。而高齡孕婦中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生育低體重兒或巨嬰的比例也是年輕孕婦的2倍~4倍。因此,要特別關注自己的血壓和尿糖、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試驗指數,一旦發現蛛絲馬跡,應及時和醫生溝通。
特殊檢查
在38周以前,如果陰道有流水現象,哪怕是一點點的水也不正常,這說明羊膜破裂羊水流出,就是俗稱的“早破水”。通常,“早破水”后胎兒在12小時~24小時左右就會出生。倘若陰道斷斷續續地有少量的水流出,持續幾天或更長時間,胎兒在失去了完整的羊膜保護的狀態下,受感染機會較多,臍帶也容易脫垂,死亡率較高。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平躺,并立即上醫院。
“準媽媽”對胎動異常要特別警覺。一般從懷孕第28周開始數胎動,直至分娩。正常狀態下,12小時胎動應在20次以上。假如少于這個數目,或晚上1小時的胎動數少于3次,表明胎兒可能會有“情況”;12小時胎動數少于10次,或晚上1小時內無胎動,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有可能缺氧。在最初感覺缺氧時,小寶貝會在媽媽子宮里拼命掙扎,胎動數劇烈上升,隨著缺氧的繼續,胎兒活動強度明顯變得越來越弱,數量越來越少。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無論出現哪種癥狀,都應立即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