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婦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直腸、肛門因受壓而引起痔瘡,有的是由于便秘,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腫脹,形成痔瘡。
當痔瘡暴露在外收不回去的時候,孕婦就會感到非常疼痛,連坐下來都困難。這時,求助于醫師是個好方法。不過,孕期的痔瘡有時是暫時性的,分娩后就會自然消失。只要不是太嚴重,都不用過于緊張。
預防支招
醫生認為,一般外痔無須作特殊治療。內痔出血或脫出、腫痛時,則需馬上到醫院專科進行診治。如癥狀較輕,可用高錳酸鉀適量,加水呈淡紅色后坐浴;或用苦參、黃柏各30克,蛇床子15克,水煎熏洗,再用九華膏或馬應龍痔瘡膏即可。一般對胎兒無影響。
在飲食上,應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煎炸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良好習慣。如有便秘,可適當吃些蜂蜜、芝麻以及酸奶等。日常生活要避免久坐、久站。產前1個月,仍要適當走動和平臥。如發現胎位不正,應及時糾正。另外,堅持便后用溫熱水清洗肛門,使之經常保持干燥、清潔,對于減輕癥狀和預防發生也大有益處。
三大療法
目前,治療痔瘡的辦法不外乎傳統手術、微創療法和中西醫結合三大類,雖然微創療法非常流行,是很多患者常常要求選擇的方法,但一些醫院在宣傳上太離譜,而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適用。至于應采用哪種方法,病人切不可盲目相信所謂的“高科技”,而應針對自己的癥狀,根據醫生的建議,對癥施治。
傳統方法。多采用外科手術切除痔核,這一手段仍是目前最常用、最成熟的措施。特點是:術中及術后痛苦較輕,創面愈合快,療效肯定,但手術的要求較高,創面較大,出血多,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最關鍵的一點是,傳統手術不能適用于糖尿病患者及高齡病人。
微創療法。說白了就是切割方法,區別只在于:傳統法是人工切割,而“微創”手段使用的是儀器,如采用紅外線照射或燒烙痔核,從而使之萎縮;或冷凍療法,使用液態氮作為冷凍劑,把痔核凍成塊,使之壞死脫落以及采用激光切除。優點是出血少、治療快、創面小、損傷輕,缺點是對內痔沒有特殊的療效。
中西醫結合。對于內痔Ⅰ、Ⅱ、Ⅲ期及靜脈曲張型外痔患者,最合理的辦法是采用注射療法和微創療法相結合。即針對內痔通過注射針劑將硬化劑直接注射于痔核內,使痔核硬化萎縮或使痔栓壞死脫落,再針對外痔行微創手術。該法特點是內外兼治,特別適用于孕婦及高齡患者等不能進行手術的特殊人群。
5種自療方法
1.按摩。用食指按壓、按摩尾骶骨處或肛門周圍,用力應柔和均勻,每次5分鐘,每日2次。
2.敷貼。
a.將牛蒡子(根)洗凈搗爛,與適量豬脂和勻制成餅狀。敷貼于患處,每日換藥2次,連續7天為一療程。
b.將熟雞蛋黃研碎,并以文火煎出油,用時將蛋黃油涂敷在痔核表面,每次1滴~2滴,每日早晚各1次。
c.雞冠花、五倍子各3克,冰片少許,共同研成細末,用豬膽汁調之,搽敷患處。每日2次。
d.甲魚頭7個,冰片0.6克,麻油適量。甲魚頭煅研成末,加入冰片,和勻,用麻油調后敷患處,每日2次。
3.熏洗。取鮮菖蒲根300克,加水煮沸,趁熱熏洗患處,每日2次。或用苦參根、魚腥草各250克,水煎后加冰片少許,熏洗局部,每日2次。
4.藥熨法。生大蒜適量,置火上,烤熟后搗碎用消毒紗布包起,用以熱熨局部,適用于外痔。
5.提肛法。在意念指導下,讓肛門一松一緊,每次5分鐘,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