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山,源于我居住在小名叫“山城”的重慶。祖國的三山五岳已被我爬了一半以上,它們各有神韻,吸引著我一座一座去繼續攀登。然而,在我心中常常想起的一座山,卻是井崗山!
井崗山,親切得像祖先曾經住過的老家。沒有到過那里,卻有清晰的記憶和朦朧的輪廓。今年“八一建軍節”期間,我有幸參加了“第九屆全軍戰創傷外科專業學術會議”,會議結束后上了井崗山。
上井崗山,是有一種沖動。
小時候喜歡聽大人講故事:朱毛會師、一根扁擔、黃洋界保衛戰、竹釘戰……這些都已耳熟能詳,井崗山也因此熟稔起來。
井崗山是巍巍壯觀的大圓形結構,外圍高聳峭崖陡壁,漫山遍野開滿映山紅;內側茂林修竹,重巒疊嶂;中間方圓幾百里則似一個大盆地,大盆地上縱橫交錯的山岳將她分割成許多小盆地。一條陡峭的山道從外圍逶迤而上爬到山頂,然后又順勢而下,這是進出山里的惟一通道。不然,如何以一擋百,以弱勝強,取得反圍剿的勝利?
井崗山,是那么的神奇!今天是俘虜,明天就是戰士,一個月前是來圍剿的敵人,轉眼間成了我們部隊的指揮員。
……
下井崗山,卻懂得了許多。
井崗山,是革命的圣地,浸染著一種精神。有人說,黃洋界上云霧不斷,是一種吉祥的象征。可是,我看到革命者對真理的追求,看到他們對理想和信念的堅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干重,我自巋然不動。”這是何等氣壯山河!
井崗山,是探索者的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是,我知道有八月失敗,知道有王佐、袁文才的錯殺。井崗山的人就是這樣,不斷洗煉自己,更新生命,完善自我。八角樓的燈光、南巡的列車、西柏坡的足跡,一路探索,一路風采,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自信!
井崗山,是迷人的山。沒有戰爭硝煙的井崗山,卻更加秀美壯麗。江澤民視察井岡山時說:“井岡山連空氣都是甜的。”當我站在第四套百元人民幣背面圖案所在地——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五指峰下時,情不自禁地高呼朱基描述的一句話:“井崗山是含金量最重的山”。
……
然而,最大的收獲,還是感受到了和平年代無法體驗的那種戰場上非生既死的血刃之爭;動搖了我固守多年的“男人莫當英雄,因為英雄總歸末路,女人莫做紅顏,因為紅顏難免遲暮”的人生感悟;并尋找到做人永遠都不應喪失的東西:對生命的感悟,沖向利刃的勇氣以及浸染江河的英雄氣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