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怪異是何因
[林森長相帥氣,但似乎很怕羞,半天都不愿開口講話。]
李林森:我都28歲了,可到現在為止,對象是談一個吹一個,原因是我講話聲音尖細。別人說我像太監,說我娘娘腔,弄得我現在很自卑,在別人面前不敢開口說話。請問我這種情況是怎么回事?有沒有辦法矯治?
萬教授:有的男性在變聲期甲狀軟骨發育較快,聲帶發育較慢,聲帶被拉緊、張力較大,聲音振幅小、頻率快,音調仍較高,說話像女性,這叫“男性女聲”。有的女性在變聲期,甲狀軟骨發育緩慢,聲帶發育較快,或用過男性激素,如丙酸睪丸酮等,使聲帶松弛,聲音振幅大、頻率慢,音調低,說話像男性,這叫“女性男聲”。
嗓音變異不會影響生兒育女。其實,不論男性女聲還是女性男聲,可首先考慮嗓音訓練治療,無效時再用手術方法矯治。手術是在局麻下進行的,僅在頸前切2厘米~3厘米的小切口,術后七天拆線,不影響外觀。
能用有不良反應的藥嗎
[自從知道自己服用的藥物有很大的毒性后,程夕心里一直不踏實,是繼續服用,還是停止不用?真是個兩難的問題。]
程夕:我有心衰,經常服用地高辛。最近我翻看一本介紹藥物的書,上面說地高辛會引起中毒,再看其他每一種藥物,都有多多少少的不良反應。既然藥品有不良反應,以后還敢用嗎?
萬教授:醫生用藥治病,最好是選擇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的藥物,但不是所有的藥物都能那樣理想,“是藥三分毒”。可是有病仍需用藥治療,正如你患病要用地高辛,該藥對心衰療效好,應用方便,雖然有毒,但目前找不到更好的藥物代替它,只能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使之充分發揮療效而又避免中毒就可以了。在治療過程中,你應及時向醫生匯報用藥效果、有無不適,以便醫生及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病人如需使用某些毒性較大的藥物,在有條件時,應對其血藥濃度進行監測,根據血藥濃度來調整用藥劑量。例如癌癥病人在化療期間,多數病人會出現脫發、惡心、嘔吐、口腔潰瘍、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只要合理用藥,就能減輕抗癌藥物的副作用。我們熟知的劇毒物砒霜,經過科學家的改造而成為治療白血病的良藥。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抗菌藥類、磺胺類、抗高血壓類等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只是作用大小、輕重不同而已。
因此,用藥應嚴格遵照醫囑,個體化用藥切忌亂用濫用、隨意加大或減少藥量、延長服藥時間或突然停止藥;孕婦、乳母、兒童及年老體弱者,用藥更應聽從醫生指導。只要做到科學、合理地用藥,就能減少或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
燕窩不能減輕壓力
[白小姐衣著時髦,但氣色似乎并不好。]
白露:我是外來打工的,雖然收入甚豐,但競爭大,工作量大,因此壓力也很大,身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有人建議我吃燕窩,說燕窩可以補身還可以幫助減輕壓力。請問,這個主意好不好?
萬教授:不能說這“主意”不好,但我要告訴你的是,燕窩不是萬能的,它不能幫你消除思想壓力。
燕窩是金絲燕或白腰燕等用唾液、海藻和羽絨混合凝結所成的窩巢。據某些藥典的化學鑒定,它含水10.4%、含氮物57.4%、無氮提出物22%、纖維1.4%,灰分8.7%。在含氮物中有數種蛋白質,多為不易吸收的不完全蛋白,未見有特別的有效成分。經典的《本草綱目》,并沒有相關記載,直到明代才散見于一些醫學書中,說是對尿頻有效,也有說能滋肺養胃。廣告中更說得神乎其神。實際上,它沒有即時可見的效果,而需較長時間服用。至于服用多長時間,服多少量才有效,則很難說。
怎樣消除黃褐斑
[高蕓的臉上已經涂了很厚的一層粉液,但仍遮不住滿臉的暇瑕疵]
高蕓:年初,我生孩子后臉上就開始有了黃褐斑,而且越來越多,曬太陽后更加明顯,有沒有辦法消除?
萬教授:常見的人體色斑有黃褐斑、雀斑和老年斑。黃褐斑常見于面部,而且呈蝴蝶形,黃褐色。黃褐斑與雌激素和黃體酮分泌過多有關,多見于孕婦或長期口服避孕藥的人,一些慢性內臟疾患或對陽光敏感者也會有黃褐斑。你臉上黃褐斑的出現應該與妊娠時激素分泌過多有關。
對于色斑的防治,可用冷凍、電灼或換膚等方法,如操作不當損及真皮會造成永久性疤痕,即使適度又富有經驗的處理亦難以掌握。比較安全的是口服維生素C,外用2%~3%氫醌霜,每日2~3次。中藥消遙散也有一定療效。
排尿后因何暈倒
[一到要小便的時候,英倫就開始緊張了。]
英倫:有時我剛排完尿,會突然感到頭昏眼花,雙腿發軟而摔倒在地。特別是半夜突然醒來小便時,這種情況發生的次數更多。醫生說這是排尿性暈厥。我想問一下,到底是什么引起的,要怎樣預防?
萬教授:要說清排尿后暈倒的原因,得先說人體專管內臟功能的兩類神經:一類叫交感神經,另一類叫副交感神經。就排尿來說,交感神經工作時,便抑制排尿;副交感神經工作時,則促進排尿。需要指出的是,副交感神經除支配排尿外,還有使心跳減慢、周圍血管擴張和引起血壓下降等作用。
排尿性暈厥這種癥狀一般在兩種情況下發生:第一種是睡夢中突然驚醒后,匆匆起床排尿,這時副交感神經會變得異常興奮,于是心跳減慢,周圍血管擴張和血壓下降等現象也伴隨出現,可造成大腦一時供血不足。再說,突然起床,從水平位變為直立位,腦部也會出現一時性缺血。上述兩種因素加重了排尿性暈厥現象。第二種是排尿時過于用力屏氣和使勁,也會刺激副交感神經,通過神經反向造成腦部供血不足,隨即發生暈倒。
懂得了排尿后暈倒的道理,也就有辦法防止了。首先是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小便,先在床上坐一會;小便時不要太用力。其次,萬一發生排尿性暈厥的先兆癥狀,例如頭昏、眼花時,趕緊蹲下或平睡,一會兒就會好轉。
嬰兒手腳為啥抖動
[申暉帶過來的嬰兒好可愛,小手小腳一直動個不停,很活潑的樣子。]
申暉:我寶寶才兩個多月,最近我發現他的手腳經常會不自主地抖動,尤其是突然看到明亮的光線,聽到響聲,或給他換尿布時。請問,孩子手腳抖動是啥原因呢?會不會是抽筋或缺鈣?
萬教授:你說的這種情況,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與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因為新生兒神經纖維外面的髓鞘發育不完全,大腦皮質主管運動中的中樞脊髓在功能上也不完善。當某一感覺神經受到外界光、聲或觸摸等刺激以后,由于髓鞘的“絕緣”功能較差,興奮可以傳導到附近的其他神經纖維(稱為泛化),引起支配肌肉的局部運動神經興奮,所以常常出現不自主、無目的的抖動現象,甚至在無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發生。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神經纖維外面的髓鞘不斷完善,到4歲時基本成熟。一般4~5個月后,這種抖動現象便會逐漸消失。孩子手腳抖動不是抽筋,也與缺鈣無關,更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