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觸埃及是在看《尼羅河上的慘案》,跟著電影情節領略尼羅河沿岸的自然風光。知道埃及艷后,又被她那迷人的容貌所征服。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人在尼羅河下游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這一文明沿著地中海的兩岸延伸,向東孕育了巴比倫文明和此后的古波斯文明,向西啟迪了愛琴文明及此后的古希臘文明——古希臘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
回顧人類發展的漫長歲月,我們發現,藝術和建筑以優美的形式記錄了、且不斷記錄著文明。而異國之旅,就是讓我們去實地欣賞和親近人類的各種文明。有哲人曾說:不去巴黎,怎么知道什么是藝術之都?不去埃及,怎么知道什么是藝術之源?有經驗的旅行者說:到埃及旅游,就是去探尋人類文化之源。如果你在旅游前熟悉了埃及的古老文明,在旅游中你就會發現你居然有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親切感。陌生是因為埃及文明的古老,似乎步履在另一個世界。親切是因為在古埃及文明中,你會看到中國文明的背影,因為這兩大文明都有人類的共同特征。不知在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里,還有多少驚奇的事物等待世人的探尋!
如珍珠般閃亮的尼羅河
埃及之美,在于它的神秘,這神秘的源頭則是來自尼羅河,這條性格如“善變的女人”的大河,似飽含乳汁的母親,哺育了埃及光輝燦爛的7000年文化。沒有尼羅河,就沒埃及。正如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
若在尼羅河上泛舟瀏覽兩岸風光,是最令人陶醉的。開羅市的尼羅河畔矗立著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筑、裝飾美觀的豪華別墅、酒店和高大清真寺。在尼羅河上看日出,會帶給你無比新鮮的感受而涌起生活的激情。而在南部的進程中,蘆葦蕩里有漁人和獵人在島上勞作,動物在島上吃草,沿途有著棗椰樹木做頂的房屋,會使你產生不知今夕何夕的特殊感覺;寂靜的沙漠回聲在墳墓上空訴說著什么,而且河流兩岸翠綠的田野卻奏響著綠色生命的樂章,在生命的長河中,人類代代繁衍,有生有滅,你似乎在進行著生命之旅。在緩緩沉入西岸沙漠的夕陽映照之下,此時的情景會令人終身難忘。
尼羅河全長6650公里,長度為世界第一,水量為世界第二。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孕育了古老的埃及文化,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兩岸形成了3—16公里寬的河谷,到開羅后分成兩條支流,流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形成了尼羅河三角洲。

尼羅河上游分為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兩河在蘇丹喀土穆交匯,向北走了一個S形,從蘇埃邊境的哈爾法進入埃及。流經埃及的這一段尼羅河,水流湍急,水量充沛。因河道中有巨石而形成許多瀑布,為沙漠國度埃及增添了無數神奇而壯麗的景觀。
尼羅河自南向北,像一把利劍把埃及國土劈成兩半。埃及境內90%是沙漠,年降雨量不到125毫米,全國90%以上的人員便居住在狹長的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地中海邊的明珠——亞歷山大
地中海沿岸的避暑勝地,素稱“地中海明珠”的歷史名城亞歷山大。位于尼羅河口以西,距首都開羅約200多公里。面對海潮的大海,背倚波光瀲滟的邁爾尤特湖,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該城建于公元前332年,因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占領埃及而得名,是古代和中世紀名城,和開羅相比,它開放,更包羅萬象。直到今天,它仍保留著昔日的那種博大的遺產,一種美妙典雅的混合體,雖然已經有點過時和輕浮……
古埃及人在亞歷山大建造了傳奇性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燈塔。羅馬劇場、龐貝柱、夏宮等都是亞歷山大悠久文明的見證。其中羅馬劇場是一座30多年前挖掘出的保留完好的劇場,有大理石座位、馬賽克石鑲嵌地板,可容納800余名觀眾。在托勒密時代,這個地區曾經是公共娛樂場,周圍有羅馬人的宮殿和浴池。城中有壯麗的公共廟壇和王宮,宮殿占全城面積1/4,其中一部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博學園。港口建有被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燈塔。1477年在倒塌的燈塔的原址上修建的城堡,1996年改為埃及航海博物館。
亞歷山大現在是埃及的交通和工業中心,被稱為埃及第二首都。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場。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特色的是它的濱海大道,又叫7月26日大街。東端是蒙塔扎宮(夏宮),是亞歷山大最大的公園,原國王宮殿改為博物館。西端是蒂恩角宮(冬宮),目前作國賓館用。兩宮都坐落在花木叢生的風景區。城中心是塔里爾廣場(革命廣場)。廣場東南為商業區,往北有一座珍藏古代文明的博物館。
城南有著名的龐貝柱,柱高26.85米。距石柱不遠有一通道,一直伸到石柱下面,通道內有壁洞,這就是古代有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另外還有羅馬地下墓、古羅馬劇場等多處古跡。海邊松軟的沙灘綿延30多公里,大部分海濱浴場都集中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