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家形象地比喻說:婚姻是一所大學。懂得自己所要的人,是學士;懂得伴侶所需求的人,是碩士;懂得把生活經營得如春風般煦暖的人,則是博士了。若要從這所大學獲得學位,需要一分天資,二分耕耘,七分智慧。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心理咨詢室里走進了一位名叫如嵐的女子。她身材修長、容貌端莊,勉強的笑顏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憂愁。她緩緩落座后,向咨詢師傾訴了心中的苦悶。
“昨天晚上丈夫宇軒和我長談了一次,平靜地提出和我分手。我一直都努力做個好妻子、好母親,他怎么會這樣?”如嵐滿腹委屈,但看得出來,她依舊深愛著丈夫,極為珍視這個家。可如今她做的一切眼看都白費了,丈夫竟然要離婚,她在痛苦的同時又感到大惑不解。
如嵐今年30歲,是父母的獨生女兒。優越的家境給她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條件。醫科大學畢業之后,如愿以償地留在學校附屬醫院做了一名內科醫生。丈夫宇軒則是一所名牌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目前在一家外企任職,事業上可謂春風得意。他們還有一個2歲的乖巧、漂亮的女兒。
如嵐溫柔賢惠,丈夫熱情開朗,兩個人沖破一切阻力,真心實意地結合。這段良緣本是周圍人所羨慕的。可是,最近他們之間出現了分歧乃至摩擦,少了溫情,多了別扭,似乎再也找不到過去那種琴瑟和諧的感覺,整個家庭籠罩在一種異樣的氣氛中。
從小接受過音樂熏陶的如嵐,在邁入婚姻的殿堂后,更加講究生活的品位,時時不忘營造浪漫的氛圍。家里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花草,布置了許多精致的小擺設,甚至連小小的盥洗室也成了她展示才藝的舞臺。但是她過分講究干凈和整潔,要求家里一塵不染,用過的東西一定要放回原處,不允許有差錯。而丈夫宇軒的個性則和她的要求相去甚遠,用過的物品隨便亂放,生活上也不修邊幅,常常達不到如嵐的要求,夫婦倆經常為此產生爭執。
宇軒出生在農村,家境窘迫,作為家里的頂梁柱,他時常寄錢接濟遠在鄉下的弟妹。這樣一來,自身的三口之家的經濟負擔必然會加重。為此,他總遭到掌握財政大權的妻子的抱怨。這次“冷戰”的導火線,就源自婆婆的賭氣出走。事情還得從一個月前說起,宇軒和如嵐的寶貝女兒突然生病住院,工作忙碌的小夫妻一下子亂了方寸。為了照顧孩子,宇軒把母親從鄉下接到城里。可如嵐由于和婆婆在生活習慣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時常發生爭吵。對宇軒來說,一邊是滿頭白發、操勞一生的母親,一邊是淚水盈盈、真心相愛的妻子,他也不知道究竟該支持誰。或許母親和妻子都沒錯,錯的是他自己。終于有一天,婆媳矛盾徹底激化,婆婆一氣之下跑回故里。于是,小夫妻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吵,雙方都努力搜尋著最刻薄、最傷人的話語,結果是兩個人的內心都受到深深的傷害。
更令如嵐痛苦的是,這樣的爭吵經常發生。她也不知道究竟是丈夫變了,還是自己變了。為此,心情越來越壓抑、痛苦,甚至都快喪失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了。
心理點評:
不同的人生經歷造成了夫妻倆不同的個性,由此導致兩人在思維方式、處事原則等方面的不一致。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倆并沒有意識到由于個性不同而造成的差異,也沒有把內心真實的感受告訴雙方,而是一味地互相指責與挑刺,缺乏情感的理解與心靈溝通。
面對矛盾,雙方的第一反應都是習慣性地用挑剔的口吻去斥責對方,這種火藥味濃厚的言語挑釁,斷絕了正常的情感交流。當婚姻的缺憾出現時,由于他們早已“習慣”那種對對方吹毛求疵的思維方式,誰也不會再去試著理解和尊重對方。漸漸地,他們變得心胸狹窄,彼此間充滿了敵視,最終使情感基礎遭到動搖。而這種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遇上矛盾激化時的“導火索”就很容易引爆“戰爭”,使雙方都受到很深的傷害,從而產生婚姻危機。要讓婚姻永遠保鮮,需要雙方用心、用愛去經營。請記住:愛,意味著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