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國與國之間的交界處都豎有一塊醒目的界碑。這既是分界的一種標志,又意味著一種尊嚴。
大凡到過深圳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到中英街去走一走,看一看,一睹那里神奇而又獨特的風采。
中英街是人間購物天堂,但是在一九九七年香港還未回歸祖國之前,去一耥中英街又談何容易。當然香港回歸后,再去中英街自然會有回家的感覺。
中英街位于深圳和香港的接壤處,這條被世人矚目的神秘小街,長不到250米,寬不過3至4米,但在香港沒有回至祖國懷抱以前卻被一分為二。一邊是由中國所轄,一邊是由英方控制管理。這塊彈丸之地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國際國內八方賓客。每天上午八點,來自各地帶著好奇之心的人們紛至沓來,像潮水般的涌進,每天下午五點前又像退潮的海水,從這里無奈的離去。朝朝暮暮上百年,總是這樣循環往復。這種模式化的規律定格,使得人們對中英街既望而興嘆,又進而怯步。因為這里是十九世紀末期,中英兩國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產物。
我曾經先后兩次到過中英街,但感受卻大不一樣。那是一九九五年春季,我有幸去深圳考察,在當地人導引下來到中英街。那時去中英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出具居民身份證,辦理過境簽證手續,然后經海關查驗證件齊全后方可進入。這天一大早兒,我們來自北方的一行十二人像出國似的待辦理完繁雜的手續后,依次進入中英街。放眼望去,一塊界碑把一條不太起眼的小巷分成兩段。當時,導游嘆息地指點迷津,告訴大家以界碑為線,北側為中方,南側為英方。千萬不可愈越雷池一步,否則要出麻煩,耽誤行程。當時,我帶著百思不得其解的心情怒目注視著這條帶有國恥痕跡的小街,游興銳減,很不情愿地在中方轄區的北側無精打彩的漫游。盡管這里店鋪林立,貨物花色品種齊全,堆積如山,來往的游人如織,小街上人頭攢動,叫賣聲不絕于耳,而我卻無意購物,更無意觀光,一種被人欺辱的感覺油然而生。這天,還真的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我們同行的一位伙伴,由于不慎跨越了這條界線,到英方控制下的一側門店去購物,結果被巡察的英方警察發現,他們耀武揚威,全副武裝,手中提著電棒,蠻不講理地把人帶到警察所盤查,好在當地的導游與他們經常打交道,人情又熟,經過再三交涉,才放人了事。一路上一提起這件事兒,這位朋友總是忿忿不平的怒罵晚清政府官員的腐敗無能,把一塊好端端的國割讓給英國。
太陽西下,潮水般的人流陸陸續續的往回返,我帶著幾分憂傷,幾度憤懣,不太情愿地站在這塊界碑下請人拍照,把這塊有辱國格、人格的界碑盡收在鏡頭里,永遠留在記憶里,永遠銘記這段令人難忘的歷史。滾滾長江東流水,祖國大地萬木春。進入偉大的一九九七年七月,我國政府一洗百年恥辱,香港順利地回到了祖國人民的懷抱,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高高飄揚,就連中英街也毫不例外地走進了一國兩制的新時代。國人為之振奮,揚眉吐氣,拍手稱快。受人欺辱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998年初,我有幸又一次來到中英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驚奇地發現這里的一切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中英街不甘寂寞的界碑還依舊在。其實,它早己成為了歷史,這塊歷經風雨上百年的界碑每天隨著日出日落忙碌著,迎來送往,好似在向世人述說著不太遙遠的歷史。界碑比過去閃亮了許多,就連這條名揚四海的小街都顯得透亮了許多,這里人們的心情也豁亮了許多,來自各地的游人自由自在地穿梭于街道兩側的商鋪購物,臉上泛著幸福安祥地榮光,往日威風凜凜的英方警察早己不見了,小街沐浴著、國兩制的春風,中英街也像歷史文物一樣走進了博物館。我站在新建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頂層的觀景臺上,美麗的大鵬灣與香港新界、沙頭角自然風貌盡收眼底。下來后,找又一次站在界碑旁,請朋友拍照,以留做永久的紀念,計界碑審視歷史,傾訴百年滄桑在這里發生的一切,讓界碑介紹一國兩制帶來的驕傲與自豪,向人們展示美好的未來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