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打水漂,恐怕是人人皆會的游戲。您曾經打過水漂嗎?只要向平靜的湖水中甩去一片象鵝卵石那樣平滑,又不像餅干那樣薄,大小以食指與拇指握著舒適的石頭,它便會在水面上蹦蹦跳跳,濺起一朵朵水花,這般景致,不知給人們帶來多少天真爛漫、嬉戲歡樂。
打水漂的文字記錄至少要追溯到1583年,當時的《牛津英漢詞典》上“打水漂”的條目下寫道:“一種體育運動或游戲,將石頭甩人水中,使之邊旋轉邊前進,這叫做打水漂。”打那以后,“打水漂”一詞風行一時,英語中有許多短語是由“打水漂”演變而來的。
說起打水漂的學問,你也許不信,至少科學家們還沒有能揭示出石頭為什么能在水面滑行的科學奧秘。人們設想這其中應該包括諸多因素;如,萬有引力,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固體與液體之間的磨擦作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水面的張力,石頭的表面構造、石頭的大小與形態、角度,加上動力的“正常”法則——質量、速度、磨擦與慣性,線性動力和角度等等。總之包括許多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學問,知道的是它的趣味,不知道的是它還沒被揭開的一些謎。
依我想,打水漂在中國人人皆知,人人會玩,莫非打水漂源在中國,這項“運動”或“游戲”在美國密執根州的麥克諾島自1968年以來,每年7月4日都要舉行“國際打水漂錦標賽”,世界打水漂紀錄和吉尼斯紀錄都是由外國人創造的。沒準象足球一樣,最終老外還得承認發源地在中國,這種想象不一定荒誕,沒準在哪里能找到根據。
要我說,打水漂是一件表露心情的運動。打水漂是一種輕松,一種發泄,一種回味,一種心情,一種奉獻。也難怪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一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商業化時代,人們的生活中有無數的精彩,總有人在做“騙來騙去”的游戲,連打水漂這樣一件好玩的事,除了打水漂本身,還被人注入了一些新的內容,“打水漂”某種意義成了一種概念,一種蒙世的“瞎話”,一句流行口邊的詞匯。
人們可用“打水漂”來說事、說人。官場不能光宗耀祖,連升三級;商場不能財源滾滾,生意興隆;情場不能相依相戀,恩恩愛愛;賭場不能顯現神靈,一本萬利。用當今時髦話說,不成功!四場失意失利,苦心經營,一滴滴甘露東流去,當人間起或自己跟自己談心,從內心喊出“打水漂了!”幾個字一吐,恍然有了一種無名的撫摸自慰的感我。“打水漂了!”其實是在笑著看發生著的,用現實詮釋過去,一句打水漂了,有許多的辛酸懊惱,也有“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雄心壯志。一句打水漂了,也許人會輕松很多很多。人得硬撐著,別被人說成是失敗的廢品。
生活也如同打水漂,人就如同這片石子,如果能盡量靠近河邊,或者就站在沒膝的水中,手的位置齊腰高,雙腳叉開,肩部放平,屁股保持平衡,動作舒展,在靜靜地湖面上,右手甩出石塊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一條漂亮的弧線,猶如擊出的高爾夫球。
索性就讓“打水漂”伴著我們生活,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開心也好,憂慮也好,悠閑也好,辛苦也好,振作也好。懊喪也好,但總不至于活不起。讓人生、讓生活永遠是一條漂亮的弧線,讓人生、讓生活跟打水漂一樣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