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反復考核,張一山、李思和王胡三名大學生,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被局里錄用。三人具體分到哪個部門,局里一直沒有研究。直到三人報到時,人事部主任才跑去請示局長。局長說,這三個人不是說好了,一個蘿卜一個坑,都有接收部門?
“是的,我們原來研究了三個坑,但不知哪個蘿卜,適合哪個坑,”人事部主任干咳一聲,加重了語氣:“誰來成為局長助理的人選,還是請局長親自考核一下。”
局長說:“這樣吧,我這里剛擬了一個發言提綱,你拿去復印三份,讓他們去修改,一個小時后交來。”
一個小時后,人事部主任拿著三份卷子來見局長。
第一份卷子是張一山修改的。一則簡單的發言提綱,在他手里竟變戲法似的成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大文章。文不加點,整整八頁。局長一邊看一邊點頭:“不錯啊,這個張一山,真的還很有本事嘛。”
第二份卷子是李思的。他對發言提綱沒有大的改動,只改動了幾個錯別字,還有兩處不通的句子,也改正了。局長看后,笑了一笑:“這個李思,真的是屬于深思熟慮的一類。文稿也改得好,又不動聲色,不錯,是個人才。”
第三份是王胡的。王胡這家伙什么也沒改,只依葫蘆畫瓢地將提綱抄錄了一遍,錯別字還是錯別字,不通的文句還是不通的文句,但抄錄得工工整整,他那手漂亮的楷書,很有功力。寫得非常莊重、流利。
局長看后,十分高興地說:“好,這個王胡不糊,是個人才,我要了。你把他放到我的辦公室,做我的助理吧。”
“張一山是寫材料的快手,是不是安排到秘書科?”
“這個張一山嘛,下筆千言,新招百出。自以為是,露了一點,秘書科的材料,抄抄寫寫,都是現成的,一出新就出事。你讓他去開發部吧。”
“那李思呢?”“李思也不錯,讓他去辦公室的文印部吧。那里打印的文件多,不能出差錯,讓他搞校對好了。”
“好,這樣安排好。誰最擅長什么,就讓他干什么,這就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了。”人事部主任說罷退出,忙著去宣布三人的分工了。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