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壇名人抖出個“牙齒硬舌頭軟”的事來。文中大意是:牙齒和舌頭誰比誰厲害的問題。從現象上看,牙齒是很堅硬的,而舌頭是柔軟的。但從功能上講,牙齒只管吃飯,或啃咬什么東西?舌頭除參與吃飯,最主要的任務是說話。人,壞牙掉牙是普遍現象。而人,就是老了,壞舌頭掉舌頭的卻沒有。文中不說,要用牙齒一口一口地去咬死一個人是很難的“而舌頭底下卻能壓死人”云云。看,這言之不僅有哲有理,說得也夠深刻透徹的了,寓意深長。實在是精辟,可見其水平之高。
這就給人很多想象、聯想,因而就觸動、刺激、啟發了筆者蘊藏相關已久的大腦創作思維的活動,靈感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想到了“舌頭”。就單說“。舌頭”,來個閑話“舌頭”。不同的舌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價值,其力量也有很大的差異。“病從口人”,其罪過一半在舌頭。“事從口出”,舌頭就要負完全責任了。說到這里,筆者認為,語言是唇舌合作之事,但舌頭畢竟是掛帥的。
下面說說幾種不同的“舌頭”:
教育家的舌頭——是儒雅之舌,是教人做人做事之舌,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之舌。教師們“舌耕”,不僅是教書謀生;更重要地,是為祖國培養建設的棟梁之材。就是這相對而言舌力所及的淳淳教誨,把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傳授給人們,才獲得桃李滿天下。
軍事家的舌頭——似強大的武器,能勝過雄師百萬。就說《三國》故事中的諸葛亮,不僅能唇槍舌劍地“舌戰”、群儒;這位諸葛孔明先生還自稱:“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并”。可見此類舌頭運籌帷幄和韜略學漢經驗含量之豐富,了不起又了不得。
演說家的舌頭——是片能說會道之舌,口才迷人之舌。此舌激揚起來,抖其解數,滿腹經綸的,條理的,逆輯的,又是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口若懸河地侃侃而談,語出驚人地滔滔木絕,能傾吐出震撼人心的大塊文章,令聞者拍案叫絕,又欣賞、傾倒、贊譽、嘆羨不已。
歌唱家的舌頭——藝術、技巧、美妙之舌也。能唱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情深意長悅耳動聽的歌詞、和旋律,或雄壯豪放地,或柔和抒情地,或自豪遼闊地,或優美沉思地……令人聽后,會拂去腦子里空空無聊和寂寞,滌蕩心中郁郁不快和感傷,給人以歡樂、暢快、精神,紿人以意志、力量、剛強。
詭辯者的舌頭——此舌奸滑詭詐,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舌。這樣的舌上功夫,能把死的說成活的,也能把活的說成死的;能把白的說成黑的,也能把黑的說成白的;能把有理說成無理,反之亦然。詭計多端,似是而非,為其荒謬言行作辯護,弄得人是頭暈轉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罵人人的舌頭——屬丑類卑鄙之舌。罵架罵街,能吵能叫,淫威陰險,殺氣騰騰,那才嚇人呢,舌尖上能噴射出粗野惡毒的話,攻擊人侮辱人,令人不得安寧,惹人怒發沖冠火冒三丈,又猶蹈沼澤如遭雪霜。此舌夠厲害的了,或許就是那種能“壓死人”的舌頭。
還有自由主義的舌頭,貧咀賤舌,信口開河,隨舌亂說,道聽途說,挑撥是非,破壞團結……還有吹牛的舌頭,夸夸其談廠事事處處凈說大話……還有談戀愛的舌頭,舌頭上向外流糖淌蜜的,甜言蜜語的……
可見,好也好在舌頭上,壞也壞在舌頭上;強也強在舌頭上,弱也弱在舌頭上。我國春秋時期道家的老子曾云:“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意告人們,柔軟的舌頭要比堅硬的牙齒更能生存長久和伴人一生的道理。從某種意義上講,能清醒地認識舌頭,管好舌頭,使用好舌頭,又能明辨、鑒別各種各樣的舌頭,不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