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江南草長。淮安地區春意盎然。
淮安,周總理讀書生活、新四軍浴血戰斗過的熱土,正在描繪著周總理生前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的美麗藍圖。
淮安所轄的盱眙縣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盱眙秦代建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高祖三代祖宗安葬于此,但它至今是個陌生的蕞爾小縣。那生辟的縣名盱眙(xuyu)人們極少聽到,許多人還、誤讀為“于臺”。
張目為“盱”,直視為“眙”,盱眙縣委登高望遠、不同凡響,果斷地作出“不論先于”的重大決策,很快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與行動指南,一舉改變了盱眙落后的面貌。
“不論先干”這個思想源于小平同志的甫巡講話,由縣委書記王友富響亮地提出來。小平同志說:“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事情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論”就是小平同志所說的“不爭論”,“先干”就是“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王友富是新時期優秀的縣級領導干部,他思想開放,敢為人先,既富有小平同志解放思想的勇氣,又有周總理親民務實的作風。他沖破教條主義和小農經濟的羈絆,響亮地提出了“不論先干”的四字方針,其智慧、勇氣、胸懷、魄力非同一般。在向我們講話時。他神情自若,語調鏗鏹、滔滔不絕,對“不論先干”闡釋得淋漓盡致,閃耀著哲學的光芒。他說:“不論先干”也來源于貧困落后地區的沉痛教訓。盱眙是個農民占大,多數的欠發達地區,素有人均“兩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之稱。過去,事情未辦先評來評去,非要評出介長短;決策未定先爭來爭去,非要爭出個是非,結果胎死腹中;項目未上,先要爭出個高低,結果無影無蹤,一個項目討論了三年,人家已經賺錢了,自己還沒有動起來。教訓沉痛啊!多少宏圖大志在滔滔不絕的空談中化為泡影!多少錦囊妙計在喋喋不休的爭論中化為煙云!多少大智大勇在連篇累牘的非議中化為夢幻!多少難得的機遇在漫無邊際的責難中輕輕地放過!多少青春年華在東拉西扯中一風吹落!
他說得何等好啊!
王友富其所以不墨守成規、敢于創新奮進,還在于他“以民為本”的理念深銘肺腑,誓要“為官一任,富民一地;為官一生,造福一城。”
在實踐中,他大膽試、大膽干、大膽闖——
根據地理條件,縣委、縣政府將盱眙定為山水旅游城市,但墳墓是個巨大的障礙。在戚大山上,僅城區就有近兩萬座墳墓,全縣二十多萬座,每座占地二三平方里,共占地14000多畝。城區的許多墳區依山傍水,面向淮河,是風水寶地,許多干部的祖宗三代俱葬于此。這些墳墓大大剝奪了旅游用地。“平墳!”決定一出,輿論嘩然,許多干部也想不通:“祖先的風水寶地不能平!”“平了祖先的墳對不起老祖宗啊!”哭的、鬧的,有的守在墳地硬是不走。決議既出,不爭論!不議論!在對干部、群眾層層做通工作之后,一個月時間,沿國道、省道、路邊、縣鄉道路、旅游風景區的十三萬座墳墓夷為平地,改變了“人鬼混居”的狀況。
如今,星羅棋布的墳場一變而為條條大道、萬畝良田和百萬棵挺拔的楊樹,全縣林木覆蓋率21.20%,城區達76.6%。今月盱眙,青山掩映,綠水環繞,鳥語花香,凸顯出盱眙一方獨特的景觀——“城在山中立,水在城邊繞,山水城相依。”已成為淮安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市民健身休閑的最佳場所,放眼望去,一派勃勃生機。觀光旅游者與日俱增,為盱眙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面對日新月異的景象,連當年的反對者們都情不自禁地連聲稱道,向游觀者夸耀:“不論先干”好啊!要是當初“論”下去,我們盱眙的墳疙瘩那么多,哪有現在這么漂亮啊!
2000年,縣委、縣政府又作出大膽的決策:盱眙每年舉辦一屆“中國龍蝦節”!進軍號令一出,反對之聲四起:全國各地都在辦這節那節,你小小的龍蝦能辦出個什么名堂?辦砸了還不浪費人力財力?再說,你這不知名的盱眙縣也敢叫什么“中國龍蝦節”?不是好大喜功么……反對者要“論”,就讓他“論”去吧,縣領導已經率領全縣人民掄起膀子瀟灑地干起來了。
盱眙的小龍蝦得天獨厚。這里陽光充足,雨水豐沛,氣候濕潤,水域寬闊,可養殖的眾多湖泊水域多為全國生態示范區,加之水資源優質,龍蝦飽滿肥大、色澤光亮,加之制作龍蝦的調料是用本生態示范區自產的無污染純天然野生中草藥制成,燒出的龍蝦美不可言。2004年,“中國龍蝦節”在盱眙紅紅火火地辦起來了,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旅行社組織上海、南京等地的旅客專程赴宴。有人還出了個“萬人廣場龍蝦宴”的金點子,于是,可容納三四萬人的山地廣場成為萬人龍蝦宴的最佳場所。這可是中國大地破天荒頭一遭啊!當夜幕降臨時,上百家賓館飯店擺攤設點,幾百名廚師現場烹制,萬名吃家開宴競盛。竹林、松林在晚風中颯颯作響,一個個山坡的階梯石座掩映生輝,花壇草坪賞心悅目,良辰美景,熱鬧非凡。廣場人頭攢動,座無虛席,食客激情火爆。“一城龍蝦宴,萬名美食家”,真真的亙古未有的中國第一宴。這“中國宴席之最”已獲準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參加廣場宴的商家戶戶賺錢、家家發財,人人心花怒放。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盱眙插上翅膀,借助龍蝦節的威力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揚名海內外。
如今的盱眙,既有成千上萬喜食龍蝦的美食家,又有許多因經營龍蝦而成名的百萬千萬富翁。一時間,養龍蝦的,捕龍蝦的,運龍蝦的、販龍蝦的、加工龍蝦的、燒龍蝦的、吃龍蝦的、宣傳龍蝦的,各得其所,激情似火,小龍蝦撐起一片天!中國龍蝦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小小龍蝦帶動了餐飲、旅游、生態、文化資源等一齊發光,默默無聞的盱眙弓躍而為江蘇名縣,并為蘇北、淮安創新了形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不信你去打聽,“盱眙龍蝦店”已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僅南京一地,就有15000家飯店餐館經營盱眙龍蝦。
作為客人,我們有幸享用了一席豐盛的龍蝦宴。一盤盤色鮮味美的龍蝦端上來了,龍蝦們個個紅盔紅甲,一雙雙巨爪長須,神態威武強悍。油光褚紅的色澤令人饞涎欲滴。我顧不上斯文禮讓,揮箸大嚼特嚼,鮮、酥、甜、麻、辣、嫩、香,美不可言。
站在盱眙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我陡然想起淮安人民的兒子周恩來總理,想起他在文革浩劫中心力交瘁苦撐危局,又以重病之軀,站在人大會堂的歷史講壇上發出“要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經濟的前列”的最后呼喊;想起周總理在病危彌留之際,不顧“四人幫”的威勢,毅然向毛主席力薦鄧小平接替他的職務……如今,淮安人民可以告慰總理、小平,總理也一定在回眸錦繡家鄉含笑于九泉了。
作者系中華文學選刊副主編
200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