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發生與季節的關系非常密切。在通常情況下,冬天的血糖要比春秋季節高。這是因為寒冷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造成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以及血壓攀升、激發冠狀動脈痙攣,加重冠心病癥狀,有誘發心絞痛等危險。人體對氣溫下降有一個適應過程,若氣溫逐漸下降,反應并不強烈,就能逐漸適應;如驟然變冷,日平均氣溫比前—天下降7攝氏度或以上:最高氣溫又在5攝氏度以下,則往往難以適應。臨床資料顯示,每年第一次寒流襲來時,糖尿病患者尤其足老年患者更會發生不良生理反應,因此,糖尿病患者對此尤應警惕。
許多糖尿病患者沒有定期檢查血糖的習慣,有的人兩個月才查一次,有的甚至三個月才查一次。冬天氣候寒冷,有些人能拖則拖,直到覺得食欲驟然增加,褲帶越來越緊時才去找醫師。一查血糖,嚇了一跳, 比平時高了許多。有的患者家里備有微型血糖測量儀,過了農歷“大寒”以后,也會發現自己的血糖指數呈直線上升。
糖尿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殺手”。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內分泌專家劉志民等教授向40歲以上的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發出以下忠告: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個“健康人”,在寒冷的冬季,只要發現食欲驟增、小便增多、不愿活動和開始發胖等現象,就應上醫院檢查血糖,有的人說不定已經是“隱性糖尿病”患者了。至于輕度患者,別以為一直堅持用藥就掉以輕心,冬天至少一月或半月就應該上醫院去檢查一次。而重度的糖尿病患者,嚴寒時最容易因血糖驟然升高而出現并發癥,更應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
血糖升高對身體有什么危害?
葡萄糖是為人體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質。每1克葡萄糖完全氧化時,可釋放出能量約4千卡。葡萄糖既為人體所必需,高血糖是否對人體有好處呢?應該說,短時間、一過性的高血糖對人體無嚴重損害。比如在應激狀態下或情緒激動、高度緊張時,可出現短暫的高血糖;一次進食大量的糖,也可以出現短暫的高血糖,過后血糖水平逐漸恢復正常。患糖尿病時,情況就大不一樣,持續的高血糖則會導致全身臟器及組織發生病理改變,以至出現下列狀況:
[一]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島素,葡萄糖不能進入靶細胞內被利用,組織細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二]全身廣泛的毛細血管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紅細胞不易通過,組織細胞缺氧.[三]腎臟出現腎小球硬化、腎乳頭壞死等。[四]眼底視網膜毛細血管出現微血管瘤,眼底有出血、滲出等。[五]神經細胞變性,神經纖維發生階段性脫髓鞘病變。[六]心、腦、下肢等多處動脈硬化。
另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癥,冠狀動脈、腦血管及下肢動脈硬化比一般正常人發生得早且嚴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要學會控制血糖,具體可從“飯量”上開始—— 這里的“飯”,指廣義的糧食,包括米、面、玉米、山芋、土豆乃至豆制品、肉、蛋、奶類,因為脂肪與蛋白質都可轉化為糖。最好能合理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些綠葉蔬菜,少吃淀粉及高脂類食物。與此同時還應適當活動,不要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要知道,糖尿病是“吃出來”和 “躺出來”的。安全過冬還須做到以下幾點:1、事先做好御寒準備,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在冬末至春初時節冷空氣來襲時,應及時添加衣服,注意保暖。2、減少外出活動時間。3、通過適度鍛煉,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4、適當補充—些維生素E、A、B2,以提高機體抗感染的能力,安全應對寒流的襲擊。5、避免情緒激動,不可過度勞累。6、多飲水,切忌吸煙喝酒。7、身體不適,隨時向醫生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