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1年出生的蘇欣,是一位聰明美麗的河南女孩。她20歲大專畢業后單槍匹馬闖到深圳,憑借出眾的文采和聰穎,很快成了福田區一家公司的文員。這是一家實力雄厚的飲品公司,主要生產礦泉水、茶飲以及乳酸飲料。但因該公司為系列產品注冊的“花某某”商標很庸俗,不能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盡管投入了不少廣告費,結果銷勢卻始終“火”不起來。由于飲料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眼看對手們新招迭出,在市場上淘到了一桶桶金,該公司卻陷入了虧損的窘境,老總一時急得焦頭爛額。
平心而論,這家公司生產的飲料質量頂呱呱,比起市面上的同類名牌產品毫不遜色,可為何會有大量產品賣不出去呢?后來經一位著名商業策劃師“診斷”,該企業的敗筆就在“花某某”三個字上。本來是口感很爽,并含有諸多營養成分的“綠色飲品”,卻沒有抓住產品特點設計一個響亮的商標,而是賦予它一個繞口又低檔的名字,所以才導致了產品滯銷的結局。后來公司老總采用了策劃師的創意,把飲品的商標統一改為“綠冰某某”,備受消費者青睞的新商標啟用后,經過一番廣告宣傳,當年就使企業走出低谷,盈利150多萬元。“天啊,太神奇了!小小商標竟能讓企業起死回生!”這件事深深觸動了蘇欣,使她漸漸對商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后,蘇欣一發不可收地迷上了收集各種商標。同齡女孩們喜歡玩的泡吧、蹦迪,對蘇欣而言毫無吸引力,惟一能讓她怦然心動的,就是得到一枚別人從產品上撕下來的商標。別人覺得毫無用處的“小紙片”,對她來說卻是寶貝。后來,她那5本特制“集標冊”里,逐漸填滿了各式各樣的商標,既有中、英文的,也有鮮見的泰文、馬來文和拉丁文的,其中還不乏一些像“鱷魚”、“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商標。蘇欣不僅愛收藏,還對商標頗有“研究”。她不但摸透了每一枚商標的內在含義和設計特點,還能如數家珍地說出各大名牌商標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后來,蘇欣又在網上看到一組驚人數據:中國名牌商標“紅塔山”和“海爾”的價值都在400億元以上。而國外的“可口可樂”和“萬寶路”之類的品牌商標,價值更是高達數百億美金。商標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了解了這些信息,蘇欣不由心里一動。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她腦子里產生了:既然自己對各類商標很有研究,能否也注冊一些好商標賣給需要的商家呢?聽朋友說注冊一個商標只需花2000元,蘇欣就用自己的名字設計出“果欣”商標,試著去商標局注冊。但根據當時的《商標法》規定,不允許個人注冊商標。無奈,蘇欣只得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創富夢。
然而2001年年底的一天,蘇欣卻得到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新修改的《商標法》開始實施,國家對注冊商標的規定調整了,不但企業可以注冊商標,以后個人也能注冊,而且持有人可以將自己的商標進行轉讓和變更。那一刻,蘇欣驚喜異常,夢想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燒起來。
于是,蘇欣再一次來到商標局,這次她傾其所有,一口氣申請了“果欣”(食品糖果類)、“光陰味道”(煙酒類)、“韌”牌(機械類)、“P.g.long”(服裝鞋帽類)等17個商標!因其中有8個已被別人注冊,最終獲得商標局批準的只有9個。為此,蘇欣付出了1.8萬元注冊費。她身邊的朋友得知此事后,都感到匪夷所思。家鄉的父母也在電話中責怪她“不務正業”,說她沒有自己的企業,買那么多商標有什么用啊。
其實,蘇欣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之前她早已熟讀了新頒布的《商標法》。她知道,隨著品牌意識的增強,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急需注冊商標,一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二來方便打響牌子。但一個商標從申請到批復要耗時一年半左右,其間如果沒有人對該商標提出異議才能注冊,否則你就要再等一年半,到那時仍不排除申請被駁回的可能。申請一枚商標程序并不復雜,但首先是等待的時間很長,許多商家急于得到一枚自己滿意的商標,自然不想干耗著等消息;再說,常用漢字只有3000多個,而我國已有注冊商標幾百萬個,好的漢字組合差不多都被人使用了,而再創造好的漢字組合難度越來越大。從這個角度看,商標是一種稀缺資源,會越來越值錢。蘇欣想,自己注冊的商標一旦批下來,就轉手賣給急需的商家,一來解了人家的燃眉之急,二來注冊一個商標只需花2000元,財大氣粗的企業主隨便一出手,說不定就能讓她賺到注冊費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
此時,敏銳的蘇欣已經覺察到,小商標里肯定蘊藏著一座座金礦,她要做第一批勇敢的掘金人。于是,幾天后蘇欣干脆從朋友手中借了2萬元錢,又追加注冊了一批自己設計的商標。不理解她的人紛紛搖頭說:她越“玩”越上癮,已經“走火入魔”了。
二
2003年4月的一天,令蘇欣望眼欲穿的9個商標終于順利批下來了。捧著一本本商標證書,看著那一串串可愛的注冊號碼,蘇欣興奮得手舞足蹈。接著,她開始通過朋友向外界傳播消息:本人手中有一批好商標準備轉讓,有意的商家可以前來面談。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幾乎沒人理睬她。
一天,蘇欣在中國商標網上瀏覽新聞時,無意間看到有人在論壇上發布了賣商標的信息。蘇欣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對呀,拿到網上賣多省心!”于是,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蘇欣很快擁有了一個簡易的網頁。她把注冊成功的9個商標制作成高清晰圖片,一一放到了自己的網頁上,并附有注冊商標的號碼、注冊產品的類別、商標設計的寓意等相關信息。網頁制作好以后,蘇欣就把它掛在“中國商標網”下。
令她驚喜的是,轉讓商標的信息剛上網一星期,竟有4位商界人士打來了電話。其中一位珠海制衣企業的老板表示,他對“P.g.long”這個商標很感興趣,愿意出9萬元買下這一商標。其實,這個商標正是蘇欣的得意之作,首先它是由無意義的英文組合而成,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可以直觀地叫成“蘋果龍”或其他可以聯想到的詞;另外,制作這個商標時,她還請人配了一個形似蘋果的圖案,圖案中心有一條類似中國龍的圖形,給人的感覺既洋氣,又蘊含中國特色,而且便于記憶。盡管如此,蘇欣聽了對方的報價還是吃了一驚,她在電話里驚呼:“9萬!”對方急切地說:“你嫌報價低了嗎?我們可以再商量。”蘇欣爽快地說:“不用商量了,就這價,明天你來深圳,我們辦理轉讓手續。”
第一個商標成功售出后,蘇欣簡直有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天啊,有時候賺錢真的這么容易?”那天,她不但還清了欠朋友的錢,還請大家在海鮮樓痛痛快快地撮了一頓。
當月,她的“韌”牌商標又被兩家廠商同時看中,最后被溫州一家機電企業以10萬元的高價買走。
事實上這家企業早已看中“韌”字的厚重感和大氣磅礴,認為此字好記、好念、好傳播,而且具有民族精神的內涵。但他們到商標局注冊時,卻發現機械類的“韌”牌商標早已被人注冊了。《商標法》“注冊在先”的原則就是誰先注冊,誰先獲得商標使用權,于是,溫州老板就慕名找到“韌”牌的持有人蘇欣。
溫州的老板先在晶宇酒店宴請蘇欣,以示誠意,然后歡歡喜喜地買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韌”牌商標。蘇欣為此感到萬分自豪,憑著敏銳的目光,她把一個普普通通的“韌”字變成了一字千金的寶貝。但事后卻有內行的朋友抱怨她說,“韌”字絕對是個一流的商標,10萬元賣掉太可惜了,如果拿去拍賣,起碼賣三五十萬不成問題!
不久,蘇欣注冊的第二批商標又到手了,有了兩次成功出售商標的經歷,蘇欣不再急于轉手出售,而是讓自己頗具創意的商標“待價而沽”。同時,她索性辭去那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在深圳做起了新潮的“職業商標注冊人”。
自此,蘇欣徹底成了“商標迷”,幾乎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走在大街上,她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惟獨關心沿街的店名門牌。有幾次她因注意力太集中而撞到了人行道的樹上,引來了不少路人驚異的目光。還有幾次她因為坐在公交車上絞盡腦汁構思一個好商標而坐過了站。
蘇欣說到職業注標人的獨特創意,真令人大開眼界。“注意力經濟”時代,只要能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字眼都是好商標,其中最受商家青睞的當數與電影大片同名的商標。因這類商標名稱隨電影的風靡而廣為人知,商家不用打廣告就能出名,很劃算!比如美國大片《哈利·波特》日前風靡全球,武漢兩位女孩就看準商機,迅速將“哈利·波特”及其拼音縮寫申請注冊了商標,隨后以高價賣給一家服裝集團。蘇欣就曾以電視劇《牽手》為名,注冊到了服裝類“牽手”的商標,并轉手賣給廣州一家情侶裝生產企業,輕松賺到了7萬元。
三
去年秋天,蘇欣發現市場上的飲料品種十分豐富,但真正好銷的也僅僅集中在少數品牌上。于是,她萌生了設計一個叫得響的飲料商標的念頭。連續幾天,蘇欣幾乎跑遍了福田區所有的超市,買回了幾十種不同品牌的飲料,把住處那一張大桌子擺得滿滿當當。蘇欣坐在桌前,一邊細細地品味著這些飲料,一邊反復琢磨著這些飲料的商標。她重點對那些不好銷的飲料進行研究,感到這些飲品的質量都不錯,而注冊的商標卻很不起眼。蘇欣發誓,要在短時間內拿出一個奇妙的創意來。
然而,她把從書店買來的商標設計和廣告方面的書都快要翻爛了,卻還是沒想到理想的商標名稱。其間雖然靈感閃現,想出了幾個絕妙的商標名,結果到網上一查,卻發現已經被人注冊了。蘇欣白天坐在客廳里苦思冥想,晚上在燈下寫寫畫畫。直到第八天的午夜,住在她那里的女友一覺醒來,看到蘇欣仍在燈下苦熬,隨便問了一聲:“你渴不渴啊?”“渴不渴”,蘇欣不禁一震。因為渴就要喝,因為喝而解渴,多么淺顯而又含蓄的道理。“可百可”,一個與“渴不渴”諧音的名字立即出現了。“有了!我有了!”接著,她緊張地在自己的電腦上查詢起來,心里一遍遍默念著:“千萬別讓人注冊了。”令她驚喜的是,這個商標并未被人注冊!那一刻,蘇欣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她恨不得沖出房間,爬上一個山頭高歌一曲。
意外的是,蘇欣去申報注冊“可百可”商標時,卻在商標局遇到一位港資公司的老總,對方十分看好這個商標。他激動地拿出名片說:“注冊批下來之后請打個電話,一定轉讓給我啊,價格高些也無所謂,我要找的就是這樣的商標!”
今年5月,這個商標批下來之后,蘇欣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立即撥通了那位港商的電話,最終以40萬元的價格談妥了轉讓事宜。40萬對蘇欣而言,無疑是一筆驚人的財富,但對那位飲料公司的香港老總來說,花這點錢買來一個響亮的商標,很值!
當然,作為“職業注標人”,蘇欣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其實,她的職業同樣充滿了種種風險。根據《商標法》規定,商標閑置三年不用,就會被注銷,然后重新讓人注冊使用。如果蘇欣注冊的某個商標,放在手中三年無人問津,那就成了分文不值的“死標”。因為她每年至少要注冊300個商標,而賣出的往往只有100多個,其中一些不被商家看好的普通商標,即使再便宜也沒人愿意要,畢竟商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敗,所以,僅“過期作廢”這一項,就使蘇欣前后賠進去了不少錢。幸好注冊商標的費用很低,而一枚優秀商標起碼也能賣出3萬~10萬元,一流商標的轉讓價更是注冊成本的幾百倍。所以,只要目光敏銳,創意獨到,這就是一條“以小博大”的掘金之路,絕對賠少賺多。
今年夏天,蘇欣又與朋友在深圳合開了一家商標事務中心,一邊出售自己注冊的商標,一邊回收一些企業閑置的商標,收購后再轉手賣給需要的商家。同時,他們還接受企業委托,幫助對方轉賣商標,從中收取一定的中介費。蘇欣開辦的商標事務中心,地處陽光大廈第十層,那里就像一家“商標超市”:雅致的房間里琳瑯滿目地張貼著500多枚商標樣本,并注明了轉讓價格。有需求的商家來到這里,可以像在超市里挑東西一樣挑選自己滿意的商標,然后同女老板蘇欣簽訂轉讓協議。商界老板們付清錢款后,當天即可將這些商標使用在自己的產品上。
從2003年拿到第一批商標至今,不足兩年時間,蘇欣已經成功賣出了268枚商標,這些蘊藏著驚人財富的小商標大多是她自己設計和注冊的。如今,蘇欣不但坐擁300萬元的驚人財富,手中還藏著幾個不輕易示人的“黃金商標”。她透露說,這幾個商標的設計都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關,推遲一兩年出手會更值錢!
蘇欣表示,“職業注標人”的出現,喚醒了企業的商標意識,同時為商家提供了迅速獲得好商標的平臺。她很喜歡這種用智慧狩獵財富的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