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定》;2001年6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又印發了《關于省部級現職領導干部報告家庭財產的規定(試行)》。這兩部黨內法規的出臺,都是為了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但該項制度自實施以來,由于一直流于形式而未見成效,其原因何在?
目標群體對制度缺乏認同性
目標群體對制度的認同性是制度得以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我國財產申報制所指向的目標群體,都是縣(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按理說,他們應具有很高的理論素養和主動維護制度有效實施和完善的自覺性,但事實并非如此。不久前,國家社科規劃《新世紀懲治腐敗對策研究》課題組的一項調查顯示:93%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實行家庭財產申報制的阻力主要來自于領導階層;約13%的調查對象認為來自領導階層的阻力是目前實行家庭財產申報制的最大阻力。人們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這是因為,黨內有一些人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職權,把自己的地位、影響和工作條件,看成自己的所謂既得利益,甚至把這些東西看成是誰也碰不得、動不得的私有財產,想方設法去維護和擴大這種所謂既得利益。正是這種既得利益思想傾向,使任何一項反腐制度的創制和實施,都遭到部分人的強烈反對。被譽為“陽光法案”的財產申報制度更是嚴重觸及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們便以制度的執行成本巨大、制度的實施侵犯了個人隱私權、制度同我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現實不符、中國目前的腐敗是體制轉型的必然結果等來混淆視聽,企圖阻礙制度的實施和進一步完善。
制度設計存在明顯缺陷
由于該項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受到來自目標群體的巨大阻力,因而導致制度在實施10余載后仍未得到很好完善,從而致使制度自身在質量上存在諸多明顯缺陷。
制度規定的申報內容缺乏完整性。
第一,申報主體偏窄。收入申報的主體局限于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財產申報的主體則是現任省部級領導干部,沒有將我國現行政體系中鄉鎮和縣級部門一級的領導干部和部分特殊行業的廣大干部納入申報范圍。這與“對各級干部的職權范圍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種條例,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的要求不符。
第二,申報的范圍不全面。收入申報只有4項內容,遠不能反映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財產增量情況。財產申報的范圍雖擴大到10項內容,但它規定的財產范圍仍不夠全面且過于籠統。如對遺產、受贈、偶然所得以及本人與他人共有的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等未作明確規定。
第三,申報種類不夠嚴密。收入申報只是日常申報,每年7月申報本年度上半年的收入,次年1月申報前一年度下半年的收入,并無國外申報制中的初任申報和離任申報。財產申報也只有日常申報和離任申報,而無初任申報和防止權力期權化的后續監督規定,且日常申報的時間為兩年一次,因而期限過長,不便于對領導干部的財產變動情況予以及時監控。
違反制度規定的責任追究過于寬容或被遺漏。在收入申報中,申報人違反申報規定的處罰,僅由所在黨組織、行政部門或者紀檢監察機關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黨紀政紀處分;在財產申報中,對無正當理由不報告或不按時報告的,僅根據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黨紀政紀處分;對瞞報、偽報的,也只作了“要從嚴處理”的籠統規定。
制度實施缺乏可操作性
制度的地位較低且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強制性。收入申報和財產申報分別是由中辦、國辦和中組部、中紀委以黨內法規形式發布的,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基本法律的規格。這就決定了制度的地位和效力等級偏低,從而導致制度實施的強制性不足。更為重要的是,制度一直在極具神秘色彩和對外保密的情況下運行,甚至在制度發布多年后,有的地方還一直沒有運行。深圳大學的張平芳、黃衛平教授,在收入申報制實行6年后,走訪一些有代表性的省、市,實地調查縣處級領導干部收入申報制度的執行情況時,無一不遭到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的婉言謝絕。在此后的電話采訪中,則得到“聽說過這個制度,但尚未實行”的應答??梢姡贫鹊膱绦星闆r對社會和公眾是不公開和非透明的。公眾因缺乏對制度實施過程的廣泛參與和了解,因而也就無法對其進行監督。
制度自身同其他反腐敗制度間缺乏協調性。為了建立與收入申報、財產申報制度相關的配套制度,我國先后發布了《關于對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內交往中收受的禮品實行登記制度的規定》、《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等法規,但財產申報制在反腐敗斗爭中仍未能發揮作用。近幾年,眾多貪官在將巨額非法所得轉移出境后又成功外逃的事例,以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比比皆是,就是明證。造成這一局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沒有將業已出臺的相關法規進行及時調整和加以有效整合,導致眾多法規仍只在所屬的部門和領域發揮有限作用,而沒有發揮出它們的綜合效能。從而致使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因相互間缺乏協調而難以取得成效。
在致使制度失靈的上述原因中,目標群體對制度缺乏認同應是三者之最。因為,制度自身質量的提高和實施過程中操作性的增強,無不取決于對制度的完善與否具有決定權的目標群體的認同程度。因此,一個具有很強操作性和高質量的財產申報制的面世和實施,關鍵在于黨內既得利益思想傾向的消除。為此,不但要解決思想問題,而且要解決產生既得利益思想傾向的制度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