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掛職期間,按縣委常委會的工作安排,由我分管全縣城鎮建設工作。城鎮建設的具體事務,縣政府有一位副縣長分管,我一般不介入。我的工作重點集中在城鎮規劃方面。從縣級黨委和政府的角度看,抓城鎮規劃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編制縣城的規劃和全縣城鎮體系的規劃,另一是指導和審批縣以下小城鎮的規劃。
我介入此項工作時,正好蕪湖縣城———灣址鎮總體規劃編制完畢,進入評審階段,縣政府出面從省、市兩級請來了10多位城市規劃及水利、交通等方面專家,各位專家在評審會上基本上說的都是肯定的語言,有的其后略帶幾條小的修改建議。但是,沒過幾個月,我就發現這個縣城的總體規劃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有較大沖突。特別是工業園區的發展,大大突破了原有規劃的框架。蕪湖機械工業園在縣城的總體規劃中原計劃5年發展占地2.5平方公里。但是,2002年在省、市招商引資下達的任務指標指導下,招商形勢喜人,江浙的廠商踴躍來投資,一年下來,工業園區就達到了4平方公里。工業的發展和企業的集聚相應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高要求。原縣城總體規劃中的功能分區已經不適應現實發展的要求。原縣城總體規劃全部安排在蕪宣高速公路一側布局,但工業的發展已經迫使縣城跨越高速公路,向東發展。出于無奈,我們只能等待在縣城總體規劃作出“重大修改”中去補救了。
除縣城規劃尷尬外,縣內多數建制鎮的規劃與實施的矛盾與沖突時常發生。蕪湖縣兩個重要的建制鎮:一個為清水鎮,另一個火龍崗鎮,都靠近蕪湖市。這兩個建制鎮的整體規劃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就顯得嚴重脫離經濟建設的實際。2002年和2003年間,蕪湖縣境內新修高速路較多,原來被審批的城鎮總體規劃被調整得面目全非。新修的沿江高速、蕪宣高速等國道把清水鎮、火龍崗鎮的原有規劃格局完全打破,要求功能分區必須作出重新安排。另外,各個城鎮的違章建筑屢見不鮮,層出不窮,規劃控制和執行作用變得尤為突出。為此,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成立了一個城鎮用地規劃管理委員會,由縣委書記擔任主任,縣長和我任副主任,縣里四大領導班子都有成員參加了這個委員會,重點加強對全縣城鎮規劃和用地的管理。這個委員會幾乎每個月都開幾次會議,對全縣各個城鎮的規劃和用地情況通報和研究。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將全縣各個城鎮的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進行了重新研究。對嚴重的違章建筑布置各個鄉鎮組織拆除。這個臨時性組織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全縣城鎮規劃和用地中出現的問題,但緩解了城鎮規劃與現實發展的矛盾與沖突。
掛職兩年結束后,對于我國現階段城鎮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問題,我產生了幾點感觸和思考:其一,城鎮規劃在新時期已經成為政府調控的重要手段。要把城鎮建設好,管理好,首先必須規劃好。要想規劃好,必須對本城鎮發展戰略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其二,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加速時期,城市化伴隨著工業化在加速發展。既然,城鎮規劃是城鎮建設的“龍頭”,那么它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工業化加速、人口集聚加速的客觀要求。科學地預測是編制城鎮規劃的關鍵點。如果規劃不具有科學性和超前性,有可能出現剛編制好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就與實際相脫節,就可能出現城鎮的建筑“建了拆,拆了建”的怪圈,造成物質財富的巨大浪費。
其三,我國大中城市的總體規劃需要把周邊農村包括進去,城鄉需要一體化規劃,要盡可能避免大中城市規劃與周邊小城鎮規劃的沖突,需要城鄉統籌考慮交通、水利、綠化、垃圾處理等諸多問題。
其四,城鎮規劃必須更多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編制和審批兩個環節之前,都需要增加廣泛征求所在地居民的意見和要求。城鎮規劃不應該是少數專家和領導的事情,民主與公開是避免領導決策失誤的法寶。
其五,城鎮規劃本身是一種政府政策的表述。它既支持房地產市場的合理運行,又要通過增減土地供應量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過熱與過冷,要以政府干預的方式保證城鎮土地使用符合社區利益和大多數民眾的要求。